上级媒体聚焦丨宣城: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上级媒体聚焦丨宣城: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新闻联播】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的成就 安徽这十年丨安徽:推进婚俗改革 倡树文明新风尚
安徽持续推进婚俗改革,着力破除婚俗陋习,倡树新时代婚俗文明新风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
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宣城市泾县升级婚姻登记场所,并依托具有民俗文化旅游特色的景区,建设完成宣城市首个结婚登记户外颁证基地。
这样举办婚礼的话很符合现在的新式婚礼。
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2021年,安徽省民政部门在选定合肥市包河区、蚌埠市怀远县、阜阳市太和县、马鞍山市和县、铜陵市义安区、宣城市泾县共6个县(区)为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的基础上,又积极推举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市和县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进一步培育文明婚俗新风尚。(宣城部分)
【安徽新闻联播】各地:党员干部带头坚守一线 全力抗旱稳产
连日来,安徽各地积极行动抗旱保苗,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抗旱一线,科学精准调度水源,统筹推进抗旱稳产。
近日,安徽省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5个标段的更新改造项目顺利完成,进入了试运行阶段。这次施工共完成老灌区干渠改造126公里。现在,当地每天合理调配港口湾水库的水源,让周边15万亩水稻有水“解渴”。
安徽省港口湾水库灌区管理局局长:王圆
我们灌区是提高我们农田灌溉的一个有效保障,从原来的70%达到我们目前的90%,然后我们还兼顾了当地的沿线的有关乡镇的供水,发挥了非常好的灌溉效益。
宁国市西津街道大村村种粮大户:陈军伍
改造以后,水量每天都是畅通无阻地,不用担心减产了。(宣城部分)
【安徽新闻联播】各地科学调度水源 坚决打赢抗旱救灾硬仗
连日来,安徽各地进一步加大抗旱工作力度,科学调度水源,坚决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全力保饮水安全、保秋粮稳产。
抗旱保民生,宣城市泾县昌桥乡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带领村民上山寻找水源,随着管道铺设完成,现在,昌桥乡已建成临时供水点10处。(宣城部分)
《全省新闻联播》科技强农,安徽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各地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激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宣城市郎溪县中华茶博园,安徽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团专家正在茶园查看墒情、苗情、水情,指导农户进行科学抗旱和科学灌溉,帮助茶农平稳渡过旱情。
茶农张军:“今天这个专家来给我们茶农科普了一下,给我们上了非常重要的课,讲得非常的好,我的受益是相当的大,给我们也节约了很多成本,节约了我们一些劳作不必要的劳作。”(宣城部分)
《全省新闻联播》安徽各地落实落细抗旱举措,筑牢秋粮稳产基础
当前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偏差。安徽各地落实落细各项举措,全力以赴打赢抗旱硬仗,筑牢秋粮稳产丰产基础。
连日来,宣城宁国市采取多蓄、多引、多提、多拦等措施,努力增加灌溉可供水量。看着汩汩河水从沟渠流到稻田里,宁国市南极乡龙川村种粮大户王文成满脸欣喜。他家今年种了280亩水稻,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正分环节落细稳产增产措施,目前水稻长势良好。
宁国市南极乡龙川村种粮大户王文成:目前我们水稻已经进入生长关键期,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到田间来指导旱后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保障我们10月份的秋粮能稳产增收。(宣城部分)
近日,宣城市宣州区寒亭镇寒亭社区农村幸福院(老年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气,附近的老年人三五结伴来品尝饭菜。红烧鸭子、大肉丸、肉烧千张结、清炒土豆丝……菜肴色香味俱全。
“我住的离社区不远,我和老伴准备以后都在这里吃饭,饭菜味道好,营养丰富,很方便。”今年73岁的王大爷说。
“我们社区老年食堂现在是试运营,预计每天可以满足300个老人就餐,包括福定村的配餐。农村幸福院还具备阅读等休闲娱乐服务功能,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寒亭社区党总支书记汪洋说。
寒亭社区老年食堂正式营业后,每人每餐价格为10元,其中,60岁-69岁、70岁-79岁、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餐分别补助1元、2元、3元,9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额补助。
寒亭镇党委书记王跃表示,将继续探索农村幸福院的运营管理模式,优化服务,力争让寒亭镇更多的老年人吃上幸福餐。
近年来,郎溪县在“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中,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大格局,以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为目标,建设了美丽公路绿道、文明示范廊道和惠民富民路网,开通省际毗邻公交,奋力打造“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郎溪样板”,先后获评“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安徽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称号。
高位筹“建”。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实施《郎溪美丽公路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985公里,新和绿道获“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郎溪获评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多元协“管”。每年投入道路管理经费1.2亿元,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原则,建立考核机制。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余万元,招募乡村道路专管员38名,专职开展乡村道路巡查管护。投入1100万元更新建设8处非现场治超点,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1%以内。
长效护“养”。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构建“分级负责、以县为主、镇村尽责”养护机制,每年投入财政预算资金7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推进农村公路示范廊道创建,共投入经费3亿元,对9条“四好农村路”进行绿化提升和沿线村庄环境整治。
一体联“运”。助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建成镇级综合示范服务站2个、村级物流示范服务点20个。构建毗邻区域无缝换乘公交服务网络,开通郎溪至溧阳公交,推动与溧阳、高淳等省际毗邻地区一体互联,获评“安徽省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示范县。
作为全省首家县域国家级开发区,宣城宁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一区四园一小镇”的发展格局,逐步构建了“1+4”产业集群。
坚持“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强化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其中,中鼎集团相继在美国、德国等地收购13家境外企业,引领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高端、轻量、总成方向发展;依托铸造产业基础和产能优势,引进长盛精密等企业,由单一的耐磨铸件向工程机械、机器人及汽车等领域零部件铸造和精密制造扩展,并延伸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围绕金瑞电子玻纤布产业链,不断拉长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依托紫燕食品大力引进上下游企业,构建“首农种——顺安养——紫燕销”的家禽产业全链条。
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建立“四级调度”机制,实行“责任人半月调度、局室负责人月调度、分管负责人双月调度、主要负责人季度调度”。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专员(专班)制度,一般重点项目明确一名中层以上干部担任服务专员,重大项目成立服务专班,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作为牵头人,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专班成员。项目投产后转入“四送一服”干部联企常态服务阶段,实现项目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
坚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协作企业集聚”的联动发展战略,“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跟进、关联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加速形成。同时,大力培育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行业“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依托“宁国智谷”,充分发挥工信部赛宝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对标诊断、品牌建设、技术改造、检验检测等精准服务,实现公共科技资源与集群企业的集成、互动、共享。
大力推行“腾笼换鸟”,开展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按照“兼并重组一批、破产清算一批、扶持发展一批”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盘活。通过引进新企业分割转让、收储土地、督促企业自行开发等方式共清理处置“僵尸企业”66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900余亩。组织园区企业参加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就业双选招聘会,通过“长三角G60科创云”“九城纳贤”云招聘平台帮助企业招引专业技术人才。为解决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问题,2021年共申报到位专项债资金1.5亿元,并加快各级财政涉企资金的审核与拨付进度,兑现企业奖补资金29960万元,涉及奖补企业770次。
聚焦改革创新,实施了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已建立领导干部“职务聘任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制”以及全员“绩效考核制”,通过季度考核结合年度考核的方式,突出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核心指标,极大地推动了经开区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标准地”改革,对符合条件的新增用地均采用“标准地”模式出让,目前共完成45宗“标准地”出让工作,总出让面积1808.7亩。逐步推行财政奖励资金“免申即享”机制,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首批惠企政策即向园区25家企业兑付275.5万元政策红包。探索“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深化所属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建投集团,资产规模已突破160亿元,经营性收入已突破7亿元,造血功能大步提升。
今年以来,泾县紧紧围绕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基本全覆盖,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间连点成线、互联互通两大目标,多措并举,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让群众快乐健身。
天色渐亮,今年76岁的罗国兰如往常一样,来到健身广场“打卡”。曾经闲置的区域被增设的漫步机、扭腰器、伸腰伸背器等健身器材“填满”,成了周围居民的休闲健身好去处。罗国兰说现在深刻体会到在家门口就能健身、休闲的幸福。
据了解,泾县今年对已配备健身设施的住宅小区,进行全面检修补配;对未配备健身设施的住宅小区,按照群众需求配备;对行政村健身设施升级改造;对新建住宅小区严格按标准配建。目前已完成小区设施维修改造提升10处,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66处。筹措体彩公益金30万元采购健身设施用于快乐健身。
除了“小区内”,泾县还聚焦“小区外”“城市中”,加快城市健身步道建设,建设群众喜爱的各类球场、“口袋体育公园”等,丰富群众综合健身空间。城区幕溪河公园自建成以来,成为了人们饭后散步、晨跑的新晋网红打卡点、孩子们的乐园。
同时,泾县还以“快乐健身”为主题,积极回应群众“如何健身,怎么健身”的问题。推动体育部门引领,单项体育协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和体育赛事。今年快乐健身体育项目培训0.56万人,已完成0.62万人;今年系列群众赛事,全年参赛人数为2.88万人次,已完成3.19万人。
目前,泾县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的快乐健身新格局已初步形成,据悉,到2023年,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新建或改扩建健身步道20公里、新建城市绿道22公里。实现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间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形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局面。“快乐健身行动”的推进,将为泾县居民幸福生活增添一抹健康底色。
今年以来,旌德县三溪镇注重夯基础、强产业、添活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提升百姓幸福感,绘就乡村振兴幸福蓝图。
“构图”组织建设,绘就“农业强”的“新蓝图”。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将一批政治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到班子中,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新班子当选后,各村(社区)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以抱团发展、股份合作、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壮大集体经济。2021年,各村(社区)集体经济持续增长,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292.84万,较上年增长5%。
(三溪镇建强村新建茶叶加工仓储项目)
“临摹”产业发展,绘就“农民富”的“新蓝图”。各村(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产业富民强村的思路,依托原有村级闲置土地资源,通过“改建厂房+租赁”模式,争取财政衔接资金产业项目4个,基础建设项目2个,共计总投资549万元,同时引进茶叶加工企业1家、粮食加工企业1家、家具加工企业1家。另依托村级现有资源,计划利用三溪镇路西田园综合体、王祯农业双创中心,打造花谷路西,开展花卉种植、花卉销售、家庭园艺种植和旅游观光等项目,打造旅游观光特色品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三溪镇路西村保洁员对村居主干道进行清理)
“上色”乡村治理,绘就“农村美”的“新蓝图”。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管护,强力推进农村改厕、垃圾等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今年上半年,完成7户无害化厕所建设和改造任务,全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以上;深化农村垃圾治理,严格执行“村收集、镇转运”模式,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常态化对全镇四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进行长效管护,成功申报古城、路西两个省级美丽中心村建设项目。抓好乡村治理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基层治理“134”工作机制,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认可,乡村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综合发布:宣城广电新媒体发展中心
高温下的“再生稻 ”,向阳生长获丰收!
关于开展主城区区域核酸检测工作的通告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