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官方评审意见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住建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 & 官方评审意见
在各地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现场答辩、专家审查等环节筛选之后,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加上首批的127个特色小镇,现在的全国特色小镇数量已经达到了403个,距离去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2020年前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的目标,还差597个。
此次住建部一并发布了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要求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做好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进一步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同时,督促检查第二批特色小镇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予以整改。住建部将联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对已认定特色小镇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
PS:欢迎报名【文化部官方唯一文旅特色小镇培训】
2017年8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公示了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
与2016年头部批特色小镇认定相比,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有很多新的特点:
一是优中选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基础条件、产业细化和项目储备、规划定位和管控、政策支持、环境建设、旅游文化项目符合实际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二是重点更加突出,重点突出对产业、规划和建设的要求。
三是增加新的否定和限制条件。对存在以房地产为单一产业,镇规划未达到有关要求、脱离实际,盲目立项、盲目建设,政府大包大揽或过度举债,打着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项目或设施建设规模过大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建制镇不得推荐。县政府驻地镇不推荐。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推荐比例不超过1/3。
四是认定方式改变,即由去年的打分制改成现场答辩。2017年7月21日至23日,住建部组织的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认定工作在中国建筑设计院成功举行。会议由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张学勤主持,住建部总经济师赵晖做了讲话。住建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光大银行等部门人员参会。共计100多个区县书记、100多个区县长、300多个镇长来到现场答辩;答辩形式丰富多彩。
五是推荐期间,住建部于2017年7月7日专门发文从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照搬外来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防止特色小镇建设一哄而上。
以下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规划国土委、农委,天津市建委、规划局,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委、规划国土局,重庆市城乡建设委: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部署,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建村2017]144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建办村函2017]357号)要求,在各地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组织现场答辩、专家评审和公示,认定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名单见附件1)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现予以公布。
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做好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进一步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同时,督促检查第二批特色小镇按照专家评审意见(见附件2)予以整改。我部将联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对已认定特色小镇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
2.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土牧尔台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
三十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个)
三十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
附件2: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
1.突出特色产业的集聚效应,扩大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1.注重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发挥产业带动效应。
2.加强产镇融合发展,将小镇打造成为区域城镇化的重要节点。
1.结合该镇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基础,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基地。
2.重新研究小镇新发展区域的选址,新建区域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实现新老镇区协调发展。
1.进一步挖掘、强化镇区特色产业,实现产业与镇区的联动发展。
2.提升规划编制质量,提升镇区特色风貌。
3.创新体制机制,落实有关支持政策。
1.尽快编制特色小镇规划,从产业策划、空间格局、风貌设计、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小镇特色打造。
2.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1.加大特色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内生动力。
2.科学规划镇区街区尺度、建筑风貌、服务设施等,提升编制质量。
1.编制特色小镇规划,科学指导镇区建设。
2.促进特色产业与镇区人居环境改善协调发展。
1.研究皮革行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2.科学确定规划用地规模,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1.开展规划修编,提升编制质量。
2.开展老镇区整治和提升工作,实现产镇融合发展。
3.加强镇域村庄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丰富雕刻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可通过展览展示、文化传播、教育、体验等方式延伸产业链。
2.将雕刻艺术较好的应用于小镇建设中,塑造突出产业特色的建筑风貌,建设贴近生活、贴近工作的绿地等公共空间。
3.加强对镇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可将雕刻艺术运用于采石场的山体修复,打造巨型“雕刻墙”。
1.加强产业研究,用好外来企业的产业发展经验。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编制质量。
3.整治镇区环境,提升整体风貌。
1.合理确定文旅项目规模和运营模式,确保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并有效带动周边的乡村旅游发展。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编制质量。
3.加强老镇区的功能提升和环境整治。
1.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镇融合发展。
2.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编制质量。
1.合理确定养生养老产业的服务对象,严禁房地产化。
2.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特色小镇的专业化运营模式。
1.处理好镇区与园区的关系,实现服务设施共享,避免新老镇区各自为政。
2.镇区建设要保持宜人的空间尺度,防止照搬城市修宽路、建高楼的做法。
提升小镇规划质量,进一步保持和彰显小镇特色。
1.发挥王家大院等资源优势,加大特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力度,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编制质量。
1.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形成稳固可持续的特色产业。
2.整治镇区环境,提升整体风貌。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编制质量。
1.加强环境保护,控制镇区内的钢铁产业规模,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2.尽快修编规划,避免分散布局,注重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1.提高陶瓷产品和产业的艺术性、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增强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陶瓷生产的环保措施。
2.进一步提炼陶瓷文化和金沙滩文化,彰显小镇文化特征。
3.提升规划编制质量,结合陶瓷产业发展预测人口规模,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安排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布局。
1.加强传统文化保护,打造特色文化的空间载体。
2.整治镇区环境,提升整体风貌。
3.提高规划编制质量,优化镇区用地布局。
1.明确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导产品,延伸产业链,实现绿色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和体验的一体化发展。
2.加强创新型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更多乡村的发展。
3.优化镇区规划方案,强化特色设计和风貌管控。
1.加强特色产业培育,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大对周边乡村的带动作用。
2.尽快修编规划,加强用地布局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衔接。
1.加强特色产业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
2.提高规划编制质量,优化镇区用地布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1.尽快修编规划,控制镇区建设用地规模,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2.新建设区域应注重与现状镇区的紧密衔接,避免各自为政。
1.加强特色产业培育,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对镇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2.整治镇区环境,提升整体风貌。
3.尽快修编规划,科学指导特色小镇发展。
1.丰富以鸿茅药酒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内涵,带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编制质量。
1.整治镇区环境,提升整体风貌。
2.尽快修编规划,科学指导小镇建设和管控整体风貌。
1.保护好生态环境,利用好湿地、水等资源,整合矿泉水生产、文旅等产业,形成合力,提升附加值。
2.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塑造镇区特色风貌。
2.加强对老镇区空间格局和风貌的保护,新建建筑风貌应与老建筑协调。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土牧尔台镇
1.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确定产业项目的规模和实施计划,避免贪大求快。
2.尽快修编规划,科学指导小镇建设,加强整体风貌管控。
1.注重打造红干椒的品牌,延伸产业链,形成红干椒的种植、加工、销售、体验和观光的一体化发展。
2.完善镇区周边基础设施,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力度。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编制质量。
1.加强内蒙野果品牌打造和宣传,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切实推进小镇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小镇空间和风貌特色。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小镇空间和风貌特色。
1.进一步延伸航空产业的链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2.提升镇区的建设风貌和建筑设计水平,切实体现地方特色。
1.丰富特色产业内涵,落实产业项目。
2.加强镇区风貌整治,管控新建区域的空间和风貌,突出小镇宜人的空间尺度。
1.注重文化创意和互联网+的结合,并落实到近期建设项目中。
2.加强镇区风貌整治和空间管控,打造精品小镇。
3.尽快修编规划,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避免盲目扩张。
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培育小镇品牌,可以适度发展工业旅游。
2.尽快修编规划,加强对镇区环境的综合整治,提升建筑风貌。
1.结合当前消费升级的趋势,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升技术含量和健康品质,对食品加工的各环节进行严格把控。
2.尽快修编规划,加强对镇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和建筑风貌的营造,充分体现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
3.依据产业发展和居住需求,合理布局住宅、商业、公共设施等,避免过度房地产化。
1.完善对自然灾害、海产养殖病害等风险事项的预防机制,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控制养殖范围,避免影响海洋生态。
2.尽快修编规划,突出宜人的空间尺度和海岛特色。
1.统筹周边村庄的稻蟹种植、养殖,打造“稻蟹小镇”的品牌。
2.尽快修编规划,突出宜人的空间尺度和海岛特色。
1.延伸野山参的产业链,提升产品品质,完善产品研发和销售环节,可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加大示范带动作用。
2.尽快修编规划,加强对镇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和建筑风貌的营造,充分体现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
1.推进传统特色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
2.尽快修编规划,加强镇区环境和建筑风貌综合整治,营造尺度宜人的特色空间。
1.总结、提炼特色旅游产业,注重与长白山其他镇的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编制质量。
1.加强机车特色产业的培育,提升示范带动作用。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治镇区环境。
1.加强服务长白山旅游的相关产业发展。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
1.聚焦特色产业业态,突出产业特色。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治镇区环境。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打造尺度宜人的特色空间。
1.整合镇域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产业品牌。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治镇区环境。
3.尽快修编规划,统筹布局产业发展、小镇建设,实现产镇融合发展,提升镇区风貌。
1.注重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品质,打造品牌。
2.针对外来人口较多情况,加强小镇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体现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
1.做大做强对外贸易,加强文化交流,打造成贸易交流和文化交融的示范区。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彰显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1.保护好、利用好自然资源,加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整治镇区环境,形成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特色风貌。3.提高规划编制质量,避免照搬城市模式。
1.进一步凝练产业特色,重点以木家具加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体现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
1.继续加大农业+ 商贸产业发展力度,拓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不断提升农业附加值。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体现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
1.处理好产业多元与打造好核心产业的关系。旅游产业上,应吸引更多游客在小镇停留。体育产业上,应注重与周边地区差异化竞争。食品产业需引入有实力的业内龙头企业。
2.加强规划引导,提升镇区风貌,体现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在打造中东路时,应注重保持自身传统风貌。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口岸业务与本地特色资源和产业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2.整治镇区环境,塑造自然与人文相融的特色风貌。
1.进一步提升农业实力,结合农垦农场发展,打造特色农业。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塑造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
1.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比例,避免过度房地产化。
2.保护好小镇古建筑群原始风貌。
加强大都市周边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探索,加大引领示范作用。
1.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禁挖山填湖、破坏水系。
2.加强规划引导,提升小镇空间特色和整体风貌。
1.注重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国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
2.加大镇域内村庄的人居环境改善力度,加强规划建设管理。
3.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新管理体制。
1.提高规划质量,优化镇区规划功能布局。
2.充分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整治镇区环境,保护和延续现状风貌。
1.加强以农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打造。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体现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
1.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
1.拓展银杏旅游产业链,发挥更大效益和带动作用。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保持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
1.聚焦特色产业门类,避免过大过全。
2.加强老镇区的保护,促进新老镇区协调发展。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尽快改善水环境。
2.注重行业标准的参与和起草,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3.强规划设计,将“童趣”应用到城镇风貌塑造中。
1.整治镇区环境,打造风貌特色鲜明,尺度宜人的特色小镇。
2.加强规划引导,打造宜居宜业的小镇示范。
1.加强传统产业的提升,提高涂装设备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2.发展工业旅游业,以丰富特色产业的内容,延长特色产业链。
3.整治镇区环境,塑造特色风貌。
1.围绕无忧小镇的主题进一步聚焦特色产业,并在产业发展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2.加强规划引导,整治镇区环境,塑造特色风貌。
1.逐步转型升级现有的加工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2.加强规划引导,建设镇区特色空间,塑造尺度宜人、特色鲜明的小镇风貌。
1.加大美业挖掘力度,促进产业、文化、生态相结合,扩大产业内涵,增强产业生命力。
2.加强对产业的培养扶持,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3.整治镇区环境,进一步提升整体风貌特色。
1.鉴于产业周期性明显、企业数量较多,应进一步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2.优化提升特色产业,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智能化水平。
3.加强规划引导,传承镇区风貌,保持良好的镇域风貌。
1.注重特色产业的集聚效应,新入驻镇区的企业应为与乐器制造相关的企业。
2.新镇区建设应保持和彰显江南水乡特色,注重与老镇区的协调发展。
1.逐步改造升级原有的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引入的中医健康产业应注重优化规划和项目投资。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做实长寿的有关产业,不能停留于概念,要作出核心产品和品牌。
2.丰富长寿产业内涵,不局限于农业,可打造长寿的系列产业,实现多点突破。
3.提供高规划质量,提升镇区风貌特色。
1.挖掘红豆杉的产业附加值,加大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品质。
3.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不要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树以及破坏具有历史印记的地物。
1.加大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妥善处理现有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关系。
2.加大加快引进和落地与特色产业有关的大项目。
继续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保持和彰显小镇特色。
1.提升规划质量,合理控制规划用地规模。
2.加强镇区环境整治,重点提升老镇区风貌。
3.未来三年项目较多,需进一步加强组织实施,确保项目资金落实。
1.加强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特色,在小镇空间塑造中加入孝文化元素。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编制质量。
1.处理好小镇发展与越城区的关系,明确小镇定位。
1.加强规划设计,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地貌设计、塑造小镇风貌。
2.加强镇区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尽快修编小镇规划,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和小镇建设。
1.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2.新建区域的高层建筑偏多,应加强规划引导,避免建设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高层或大体量建筑,促进新建风貌与传统风貌的协调。
1.提升规划编制质量,保持和延续小镇肌理,彰显特色文化和风貌特色。
2.加强镇区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提升规划质量,注重保护、利用地形地貌和河流水系。
2.加强镇区环境整治,提升建筑风貌。
1.优化规划方案,增加小镇格局和风貌管控要求。
2.近期实施项目较多,应完善实施保障措施。
1.延伸和扩展通航产业,创新、实践投融资平衡的商业模式。
2.小镇风貌塑造应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特色相衔接。
1.镇区与景区相对脱离,应加强镇区与景区的融合发展,加强镇区的旅游服务功能。
2.小城镇建设应保持尺度宜人的空间,避免盲目照搬城市模式。
1.建筑风格应保持和延续本土文化传统,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2.新建住区应延续传统肌理,避免照搬城市居住小区模式。
1.落地小镇项目都是国家重大项目,要妥善处理好大项目与本镇发展的关系。
2.制定岸线设计和古城保护发展的有关专项规划。
2.建议在规划中适度减少工业用地。
3.加强规划实施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2.坚持紧凑发展,避免盲目扩张。
3.加强传统风貌传承,探索时尚风格。
1.完善特色产业的综合培育,加强产业之间的关联性。
2.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提升居住品质。
1.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大退二进三,打造水镇交融的空间格局和风貌特色。
2.将食品加工提升至美食推介,并以此为切入点融入周边旅游线。
1.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2.加强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妥善处理镇区与周边县、区的发展关系,找准小镇定位。
3.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比例,避免过度房地产化。
1.明确以休闲养生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避免跟风发展。
2.处理好金桥园区、镇区和高铁站区的发展关系,优化高铁站区产业形态和空间布局。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产业发展应与小镇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实现产镇融合发展。
2.利用较好的经济基础加大对小镇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向三产延伸,可利用景观陶瓷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2.延续老镇区肌理,进一步强化风貌特色。
3.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
1.丰富特色旅游产业内涵,增加竞争力。
3.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避免过度房地产化。
1.进一步明确特色产业门类,提升带动示范作用。
2.突出小镇宜人尺度,加强建筑风貌的整体管控。
1.规划的建设用地规模偏大,要减小规模并把握建设节奏。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体现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
1.尽快修编规划,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2.加大镇区环境整治力度,提升镇区风貌。
1.妥善处理好小镇发展与滨海新区建设的关系。
2.尽快实施、运营啤酒文化园、商业街等项目。
3.加大镇区环境整治力度,提升镇区风貌。
1.拓宽拓长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2.尽快修编规划,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3.加大镇区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1.加强特色产业培育,延伸产业链,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
1.处理好居民居住和旅游发展的关系,避免采取将现有居民整体迁出的开发模式。
2.延伸旅游产业链,增强内生动力。
1.延伸特色产业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小镇建设和运营。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
1.聚焦特色产业,避免出现“多而不强”的现象。
2.尽快修编规划,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3.加强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立足区位优势,发展民俗、民宿及深度游,特色小镇不仅要环境美,更要产业特色鲜明。
2.尽快修编规划,完善镇域规划内容。
1.丰富陶瓷产业内涵,拓展文化创意、陶艺等产业。
2.提升规划编制质量,优化镇区布局,避免职住分离。
1.打造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引入优质企业。提升经营能力。
2.旅游产业方面仍需深度挖掘,打响知名度。
1.进一步突出“瓷荣小镇”产业特色,加强瓷荣产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2.完善镇区规划内容,加强新建区域的空间、风貌管控。
1.应从生产、旅游、健康、创意等方面延长产业链,丰富特色产业内容,提升茶香小镇产业支撑。
2.深化规划内容,指导具体项目建设。
1.提升规划质量,要与庐山风景区规划相协调。
2.创新投融资机制体制,探索小镇运营模式。
1.加强产业支撑,统筹产业空间布局。加快近郊游发展,深度挖掘品牌价值。
2.加强规划设计,做好项目落地。
1.中医药镇打造要与全镇整体产业发展相匹配,增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性。
2.尽快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镇区风貌。
3.加快体质机制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改变过去产业园模式,促进生产、生活相融合,实现产镇融合发展。
2.优化小镇规划,管控小镇风貌,不要建假古建、假古村。
1.加强农业与城镇生活结合,做好农业体验、农业观光等产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2.提高小镇规划质量,控制小镇风貌,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3.控制镇区建设规模,避免过度房地产化。
1.在音乐活动组织中应注重突出主题、主线.镇区建设应加强特色空间营造。
1.探索黄金产业与镇区发展有效结合方式,提高特色产业的带动发展作用。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
1.建议以原来的尼山乡孔子湖为依托,发展基于孔圣人、国学相关的特色产业,并把握好商业和学问之间的关系,培育浓郁的治学、求学氛围。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
1.利用靠近泰山的优势,引入人流、资金流,打造旅游等配套产业,形成多元化发展。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
1.加强创意设计和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促进部分产品的转型与升级,提高附加值,并促进产业发展与镇区建设的结合。
2.挖掘地方特色与玻璃文化,突出小镇的文化特色。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
1.利用好建制镇示范试点的成果,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发展。
2.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1.加强市场调研和培育,促进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加强对正骨及康复功能的研究,并将其与现有旅游设施和乡村资源进行有效衔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2.加强现有水网与小镇整体格局的结合,营造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
3.尽快修编规划,加强镇区环境整治,提升镇区风貌。
1.延伸茶叶产业链,除种植、加工、经销外,要加大茶食品、茶文化产品等的研发。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
1.优化规划设计,加大建设项目与现状资源和场地有机结合。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体现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
1.妥善处理机场净空限制与相邻建设项目建设高度的关系。
2.适度减少环湖用地安排,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1.进一步深究“红色”特色核心,把革命老区、军工文化做深做透。
2.尽快修编规划,控制整体规模,不要贪大,保持原有的风貌,形成地域特色。
1.优化园区与镇区的关系,促进产镇融合发展。
2.保护和利用好河道,优化公共空间,体现水系特色。
3.尽快修编规划,突出产业文化特色,提升镇区风貌。
1.延长创新汝瓷产业链,丰富汝瓷小镇内容。
2.提升规划编制质量,保持小镇的空间格局,营造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
1.尽快修编规划,注重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2.开展镇域内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发挥小镇带动作用。
1.加强唐三彩文化研究,将唐三彩文化与小镇建设充分结合,打造富有特色的小镇空间形态。
1.加强杂技文化研究,将杂技文化融入小镇建设。
2.加强房地产管控,避免因靠近都市带来的快速房地产化倾向。
1.拓展特色产业链,发挥特色产业对小镇及其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
2.整治镇区环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3.尽快修编规划,控制小镇用地规模,避免盲目扩张。
1.明确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创新运营模式。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建宜居、生态的小镇。
3.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将小镇的孔子文化资源、湿地资源融入小镇建设,提升小镇风貌和品质。
2.尽快修编规划,统筹布局产业、居住和服务设施,促进产镇融合发展。
1.加大写生、住宿等的配套设施建设,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防止过度房地产化,严控乡镇债务。
3.提升规划质量,保持原生态、原汁原味的小镇空间和风貌。
1.重点深化拓展“汉文化”体验,由游览式向民宿、文化传承等方向发展,拓宽产业链条。
2.将汉文化融入小镇建设, 注重保护“地下文化”,传承和创新“地上文化”。
1.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镇区建设,提升镇区风貌。
2.尽快修编规划,严控建设用地规模,避免过快扩张。
1.促进传统产业提升和特色产业自身品牌的培育,落实特色产业项目。
2.加强镇区和乡村环境整治,营造尺度宜人的小镇空间环境和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要依据当地经济基础、财力水平安排投资,防止政府过度负债。
2.降低房地产开发比例,避免破坏小镇风貌。
1.拓展特色产业培育,不能局限在昭君别院一个旅游项目上。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以龙虾产业为基础,结合地方民俗文化,组织好吃住游等活动。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提升镇区的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加强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的管控。
1.促进产业发展和镇区建设相协调。
2.加强污染隔离带的控制,保护生态环境。
1.加强特色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支撑。
2.尽快修编规划,结合地形地貌统筹规划空间布局。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做好旅游产业的业态设计,避免过度房地产化。
2.引入更多产业项目投入,加强建设项目落地管理。
3.注入当地文化要素,完善体制机制。
1.提高园林产业的文化、艺术特色,并将其融入镇区建设中,提升镇区风貌。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利用当地经济基础加强特色农业培育,加大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作用。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
1.加大土家族传统文化特色挖掘力度。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控制高层建筑数量,新建住宅应为低层、多层。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蓝印花布等非遗的传承应与文化创意和互联网+相结合,向传统特色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2.镇区规划建设要保持好地域特色,新镇区应保持适宜尺度的空间格局,做到新、老镇区协调统一。
1.凝练发展特色,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凸显发展特色。
2.加强小镇风貌特色塑造和生态环境保护。
1.妥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持风貌特色之间的关系。
2.凝练和突出产业和城镇发展的特色。
3.尽快修编规划,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
1.明晰主导产业,凝练农业特色,可以依托文旅加快种植业和土家医药的转型升级。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加强舜帝文化的挖掘提升,充分发挥产业特色,带动群众走向富裕。
2.麻将文化发展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提高规划质量,整治镇区环境,提升整体风貌。
1.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提升湘莲产业水平,挖掘文化内涵,借莲发展相关产业,提高特色产业的可持续性。
2.整治镇区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1.在用好外来投资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当地的特色产业。
1.打造温泉品牌,力争在众多温泉小镇中脱颖而出。
2.加强产镇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带动作用。
3.严格控制房地产项目,防止过度房地产化。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完善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考核机制。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公共开放空间、文化活动场所等文化载体的质量。
1.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控制镇区建设规模。
2.挖掘地方文化元素,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风貌。
1.落实“产镇融合”的发展策略,培育专业的小城镇运营主体。
2.整治镇区环境,提升镇区风貌。
1.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的业态不够鲜明,应进一步理清发展方向。
2.整治镇区环境,提升镇区风貌水平。
提升小镇规划质量,进一步保持和彰显小镇特色。
1.整治镇区环境,塑造风貌特色。
2.加强循环经济、绿色生活和特色空间营造。
1.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加强产业发展与镇区建设风貌、文化融合。
2.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元素,塑造镇区风貌特色。
1.整治镇区环境,塑造风貌特色。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协调好镇区与工业园区、渔业、旅游以及新兴产业(如汽车产业)之间的关系。
2.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管控整体建筑风貌,避免镇区大拆大建。
1.加强地方特色与产业融合发展。
2.整治镇区环境,塑造整体风貌特色。
3.加快修编规划,保持小镇宜居尺度。
1.完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等镇区建设,避免将养心长寿小镇建设成房地产项目。
2.整治镇区环境,塑造整体风貌特色。
3.重视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及历史文化传承。
1.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木雕手工业与规模生产的结合方式,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2.整治镇区环境,塑造整体风貌特色。
2.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3.提高规划质量,挖掘传统文化特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市刘三姐镇
1.发挥产业发展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在桑蚕养殖基础上导入相关产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2.加强沿江的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提高镇区建设品质。
1.整治镇区环境,塑造整体风貌特色。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提升产业层次,增加附加值,注重品牌培育。
2.加强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3.尽快修编规划,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和民居保护。
1.加大茉莉花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附加值,延伸并融合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促进产业复合化发展,带动乡村发展。
2.提炼茉莉花的文化特征,突出小镇的文化特色。
2.加强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品质。
1.延伸米酒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2.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彰显水环境特色。
1.加大特色产业培育投入,延伸产业链。
2.加强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注重新镇区建设与古镇协调发展。
2.加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传承。
2.加强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合理控制产业类型,聚焦特色产业,重点探索机电、卫浴产业的发展模式。
2.妥善处理好产业园区与镇区发展的关系,合理控制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体现尺度宜人的空间特色。
1.拓展主导产业,可向养生文化及相关产业延伸。
2.镇区风貌整治应延续传统风格。
1.理清特色小镇发展与会展等大型项目的关系,提升服务水平。
2.提升规划质量,做好镇区风貌管控。
1.理清特色小镇发展与大型项目的关系,加大特色产业培育投入。
2.提升规划质量,做好镇区风貌管控。
2.整治镇区环境,传承地方文化,塑造镇区特色。
1.拓展特色产业,形成上下游结合的产业链。
2.整治镇区环境,挖掘传统文化,塑造镇区特色。3.加强镇域美丽乡村建设。
4.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形成多元文化产业。
2.整治镇区环境,塑造镇区特色。
1.做深做透小镇特色,加强产业培育,吸引更多游客在镇上停留。
2.提升规划质量,继续做好古镇保护,加强镇区风貌管控。
1.按照“镇区、景区、村庄”联动的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合理引导消费进乡村,促进镇景村联动发展。
2.尽快修编规划,优化镇区规划方案,按照“镇区景区化”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突出镇区与自然地貌的融合,加强与渠江的联系。
3.严格控制镇区规模,避免照搬城市模式。
1.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2.提高规划质量,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防止违背农民意愿大规模拆并村庄。
3.整治镇区、村庄环境,提升整体风貌。
1.加强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延伸产业链,吸引更多客流聚集。
2.整治镇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整体承载力。
2.积极利用港口优势,提升纸制品产业的质量和竞争力。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3.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妥善处理镇区与南斋双桥区的发展关系。
2.开展镇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提升规划质量,保持和彰显小镇特色。
1.打造彩灯的全产业链,培育相关产业,提升小镇就业岗位和聚集效应。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2.继续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农民参与民宿经营的渠道。
1.充分发掘古镇历史文化和客家文化要素,打造区别于其他古镇的旅游发展特色。
2.挖掘地方特色,注重原有古镇风貌保护。
3.创新体制机制,处理好原有古镇居民与古镇运营企业的关系。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适当开展多元化旅游项目,弱化旅游季节性的影响。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
2.整治老镇区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1.保护小镇整体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避免过大、过密的建设。
2.整治镇区环境,提升环境质量。
1.充分研究和慎重确定产业方向。
2.新增建设项目要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和风貌特色。
1.增加特色产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2.整治镇区环境,提升环境质量。
3.合理控制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避免盲目扩张。
1.充分发掘当地独特的民俗及传统文化。
2.严格控制建设规模,避免大拆大建。
3.整治镇区环境,塑造有特色的小镇风貌。
1.研发产品深加工技术,增强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审慎引进工业项目。
2.发挥已有的文化创意优势,以绘画和农创产品的基础,吸引名家聚集,形成规模效应。
3.整治镇区环境,提升环境质量。
1.加强户外运动、康体旅游的配套设施建设。
2.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并明确近期集中开发区域。
1.注重传统文化保护,建立传统文化保护机制。
2.抓紧制定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管理方法。3.提升规划质量,引领特色小镇建设。
1.妥善处理小镇与贵安新区的关系,明确小镇定位。
2.提高农业附加值,可与相关文创产业结合发展。
3.提高镇区对农业、农村的带动作用。
4.加强对镇区规模和形态的研究,突出特色风貌,注重高铁过境区域的形象。
2.做好特色风貌保护,塑造和传承地方文化。
1.拓展旅游业的产业链,丰富旅游产业要素。
2.提高镇区建设品质和旅游接待能力,提升游客留宿率。
1.加快朱砂产业改造升级,通过强化创意和设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镇区规划建设应注重生态修复,注重顺应自然山体,注重展现产业特色。
3.严格保护不同时期的建筑特色,避免整治方法简单粗暴。
2.统筹安排年度建设项目,避免项目过多过大。
3.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至2020年镇区建设用地增量宜控制在100公顷以内。
4.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水治理等工作。
2.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提升整体风貌。
1.进一步聚焦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
2.创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小镇建设。
1.明确主导产业,避免选择过多产业。
2.重点打造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防止文化特色过泛。
3.优化小镇规划,合理布局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加强用地规模控制,打造特色风貌。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镇区风貌。
1.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特色产业和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2.加快引进民间资本促进小镇产业运营发展。
1.细化产业方向,明确旅游产业的业态和经营模式。
2.注重项目实施的体制机制创新。
1.引入专业的运营企业,打造有特色的科普产业。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处理好新建区域与地域风貌的关系。
2.加强镇区与咖啡种植、加工的功能联系。
1.结合现有优势产业,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及物流设施建设。
2.发挥普洱茶品牌的龙头优势,引导、带动全镇居民参与产业发展。
1.提升规划质量,统筹新建产业园区、新镇区与老镇区的关系。
2.加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
2.梳理小镇建设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建立景区和小镇的协作发展机制。
1.提高规划质量,处理好体育小镇与老镇区、经济开发区的关系,加强功能联系,提升整体风貌。
2.新增建设项目应与地域文化、地形地貌相结合。
1.处理好边贸小镇与老镇区的功能、风貌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
2.加强边贸小镇建设应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
1.整合支持资金,打造藏传佛教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彰显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1.保护好田园风光,防止地质灾害,延续现有的建筑风貌。
2.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避免盲目扩张。
1.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加大边贸交易额。
2.有机整合边贸、气候、环境、历史文化等资源,进一步凸显地方特色。
1.编制小城镇规划,整治镇区环境,提升整体风貌。
2.深度挖掘地热资源,延伸产业链,促进与三产的结合,并惠及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1.聚焦手工艺加工产业,扩大产业规模。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整体风貌塑造。
3.统筹考虑旅游集散地建设,避免简易化。
1.小镇建设应与乡村建设相互融合,注意保持和塑造乡村风貌和民居特色。
2.镇区建设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实施微更新,不能简单 “ 复古 ” 。
3.尽快修改规划,提升编制质量。
1.加强镇区与镇域产业联动发展,强化产业升级发展,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
2.提升规划编制水平,加强镇区风貌管控。
1.加强河道整治、传统民居保护和新建建筑的风貌管控。
2.发挥秦楚文化的核心作用,丰富文化产业,强化特色,形成品牌,打造边贸文娱小镇。
1.保持和突出城镇特色风貌,加强与自然山水融合,加大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
2.及时修改规划,提升编制水平。
1.发挥佛文化等优势资源,拓展文旅、制造等强经济的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切实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2.规划建设应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可适度引入现代化的优秀建筑。
3.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塑造小镇宜人尺度。
1.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加强产业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2.及时修改规划,提升编制水平。
3.加强城镇风貌特色营造与管控。
1.加强镇村融合发展,重视乡村的传统民居保护。
2.小镇特色要进一步聚焦,可考虑打造
3.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营造 “林在镇中”、“镇在林中”的整体格局。
1.加大特色产业对周边乡村的带动作用。
2.加强对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开展城镇风貌整治,塑造特色空间。
1.发挥小镇已有的名人效应,拓展文旅产业资源和产品,营造留得住人的旅游氛围。
2.规划建设的希腊风情酒店与当地传统风貌差异大,应及时做出调整,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1.整合镇域内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系统的产业链。
2.强化镇区的服务功能,提升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
1.产业培育中应兼顾高端化与大众化,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扩大知名度。
2.结合文创特点,打造宜居宜业的公共空间。
1.突出规划先行的作用,提高规划编制质量。
2.小镇建设应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稳步推进,不宜大规模扩张。
1.加强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形成品牌效应。
2.及时修改规划,注重改造和提升镇区风貌。
1.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不宜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布置仓储用地,并严控高速公路的生态隔离带。
2.加强老镇区环境综合整治,注重保持和彰显小镇风貌特色。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镇区的服务能力。
2.提高规划质量,塑造镇区特色。
1.进一步提炼产业特色,控制养殖规模。
2.加强空间格局与自然环境结合,强化城镇风貌特色塑造。
3.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做好传承。
1.结合实际提升经济活力,发展特色产业。
2.加强现有产业与就业的联系,突出地方资源与文化特色。
1.进一步挖掘土族特色,强化民族风情。
2.建设风格不宜完全复古,应结合时代要素。
3.应提升新开发建筑和老街区保护的理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
1.加强艺术产业对本镇居民就业的带动作用。
2.整治镇区环境,提升整体风貌。
1.注重打造老镇区地域风貌,不要简单模仿外省的建筑风格。
2.加强规划引导,处理好小镇与县城发展的关系。
2.做好人才引进的配套设施建设。
3.发掘并充分利用特色汽车行业独特资源,培育特色文化产业。
1.提高规划质量,严格控制规划建设用地规模。
2.建筑风貌要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
3.公园、建筑要保持宜人尺度,避免照搬城市模式。
1.合理引导阿语发展,加强地方产业培育。
2.尽快修编规划,引入高水平的设计团队,建筑风格应体现时代性和地域性特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乌尔禾镇
1.引入成熟运营机构,确保产业项目落实和良性运行,进一步发挥主导产业引领作用。
2.加大规划管理力度,加强整体风貌管控。
在街区风貌改造时注重保持地域特色和传承历史文化。
加强对主导产业培育以及运营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发挥特色小镇的引领带动作用。
1.注重特色产业链的延伸,并积极培育相关产业。
2.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1.结合葡萄产业优势,重新编制更符合实际、可实施的规划。
2.加强镇区设施建设,保持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城镇风貌。
1.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主导产业由教育主题提升为文化主题。
2.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并加强建筑风貌管控。
1.要充分尊重基础条件和历史发展阶段,开展小镇规划编制,注重保持民族地区特色。
2.梳理小镇产业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并做好二三产业融合工作。
1.充分尊重现状,提升规划编制水平。规划应表达高速公路和铁路。
2.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研究,提高培育项目可实施性。
1.应更加重视城镇建筑风貌的管控。
2.生活型道路的高宽比宜为1:1至2:1,新建住宅应为低层、多层。
1.加快规划编制、提高设计水平。
2.凝练、保持和突出兵团的风貌特色。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