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宣州丨新春走基层
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顾维林2021-02-17
2月15日,农历大年初四。但对于46岁的徐家友来说,这不过是个普通的工作日。作为安徽省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施工一标段(佟李干渠1#隧洞)的一名普通建设者,家在六安的他今年选择了在岗位上过年。
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是安徽省纳入国务院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唯一一个新建大型灌区项目,位于宣城市水阳江上中游,行政区划涉及宣城市所辖的宁国市、宣州区和郎溪县的19个乡、镇、街道,设计灌溉面积52.3万亩,国土面程1012m²。徐家友所在的一标段位于宣州区洪林镇与孙埠镇交界处,总投资1.4亿元,于2019年8月正式开工。
简单吃完早饭,徐家友戴上安全帽和口罩就和工友们上工了。他们的工作地点在一个漆黑、深长的隧洞里。隧洞外,“张灯结彩欢度季节,齐心协力共创伟业”的红色横幅高高挂起,透着几分喜庆,两个大红灯笼装点着新年的氛围。
“我们现在走就是佟李干渠1#隧洞,这是整个佟李干渠蕞长的隧洞,也是整个灌区的节点性工程、蕞大的单体项目,全长2.2公里。”进入隧洞后,徐家友脚步明显放慢了许多,隧洞前方的灯光微弱地照亮着脚下的路。
步行约520多米,徐家友这才来到蕞终的工作地点。隧洞深处,明亮灯光把施工面照得清晰可见。他麻溜地钻进了一台挖掘机,然后发动起机器,对着前方的圆弧拱形墙面进行开挖。和普通的挖掘机不同,徐家友操作的这台挖掘机的前端是一个巨大的钻头。随着钻头的急速转动,与前方的墙面接触后,灰尘顿时间四起,一个浅浅的“凹痕”清晰可见。
“隧洞开挖完成后,我们要立即对开挖好的岩面通过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加固作业,然后还要借助立钢拱门进行支护。”趁着机器“歇息”的间隙,一标段施工方——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宋盼详细地如是介绍,之所以没有采用爆破的方式进行,是综合考虑安全性等因素的做出的选择。
来自宿州埇桥的宋盼今年春节也坚守在了岗位上,作为一标段生产经理的他,每天蕞上心的就是工友们的施工安全,“无论是春节期间,还是普通的工作时间段,安全永远是放在头部位的。”宋盼说,一标段的三个标段每天上午定时开安全会,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时刻绷紧大家的安全弦。
今年春节期间,一标段施工现场共有45名工人留岗过年,其中大部分是非宣城本地人。为了给就地过年员工提供周到服务,在港口湾水库灌区管理局和市、区两级水利部门的指导下,项目部提前做好了生产、生活、防疫等各类保障,让工人们留得开心、舒心、放心。“地方政府和我们公司也给每位留宣过年的员工给予了一定的现金奖励。”宋盼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徽省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全部建成后,将有效发挥港口湾水库的灌溉供水作用,对合理配置当地水资源、提高灌区粮食产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部分乡镇供水水源条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徐家友和同事们走出隧洞时已临近中午,附近的村庄里响起了的鞭炮声,浓浓的年味氤氲在空气中,也飘散到了整个隧洞。
2月4日,刚刚迎来立春节气,虽然离春节越来越近,但在宣城市宣州区五星乡刘福村,村民沈玉喜仍在自家门口,忙着给新采收上来的芹芽清洗打捆。
眼下正是冬闲时节,但村里头,却很少有人闲着。
“如今啊,工夫都花在了农田里,乡亲们辛苦了几个月的芹芽,想不丰收都难。”刘福村党委书记钱宗文如是说。
原来,这些年为了找准致富路子,刘福村在水田资源优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找准了特色产业——种植芹芽,村里的土壤、气候刚合适。
起初就是少部分村民在地里头自己种自己吃,不料上市后,特别受欢迎,价格高的时候能够一斤能卖到将近5块钱。慢慢的,种植户越来越多,种植面积也越扩越大。
2006年,在村委会的牵头下,刘福村成立宣城市福雪芹芽专业合作社,还注册了“福雪”商标,寓意种出来的芹芽跟雪一样白净。
钱宗文告诉记者,合作社不仅负责芹芽的技术服务,还指导种植户的茬口安排,就连村民种植出来的销路,也统筹联系收购商,让村民省了心。
产业兴旺,让刘福村村民看到了日子的奔头,大家伙更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春节临近,漫步刘福村,村民不是在田里忙着采收芹芽,就是在家门口忙着清洗芹芽,随处可见忙碌的景象。
“相比其他村,我们这里外出务工的很少。”钱宗文说,为啥?一季水稻一季芹芽,三四亩地,一年下来就有头十万的收入,关键还能顾老顾小,挣钱顾家两不误。
今年53岁的老沈已经是村里种植芹芽的老把式了,5亩田一年下来的收成,老沈特别知足,“每年稻子收上来,紧接着就改造水田建苗床,20来天后即可移栽下地,随后三次拥土便可采收。”
什么时候移栽?什么时候拥土?什么时候该收头茬了?如今,已经是土专家的老沈,不仅自己靠着种植芹芽,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还毫不保留地把多年来积攒的经验,传授给村里的年轻人。
“种田就要把田种好,兴菜就要把菜兴好。”简单的线多年务农摸索出来的心得。
村里人,包括老沈都直说没想到,水稻田里还能种出紧俏菜,商家直接上门收购。产业兴了,钱包鼓了,刘福村村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如今,全村种植的“芹”农有700多户,种植面积达3500多亩,亩均效益3万元左右。因为芹芽种植,刘福村也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汪瑞华 陶涛)
捧着蟹苗的老唐,打心里眼为又是一个丰收年高兴。人民网 陶涛摄
“叮铃铃、叮铃铃……”正在巡塘的老唐,放在裤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
接通电话后,只听老唐这边,嗓门扯得老高,“明天天气好,立马组织捞苗,当天就能发货。”
原来这是江苏连云港客户打来的一通电话,订金已经提前支付,正和老唐商量春节前能否再发一批蟹苗。“苗籽还没下塘,有的客户就提前打来预订金了。”
老唐,原名唐祖富,是水阳镇吴村村的蟹苗养殖大户,也是宣城市宣州区的科技示范户,在镇上说到唐祖富,搞养殖的没几个不认识。
靠水吃水,用在老唐身上,再适合不过。自打把家里的六亩田改成水塘,老唐的蟹苗规模是越养越大。如今,仅他养殖的塘口就有11个,共计36亩。
在过去,老唐没少折腾过,干过木匠、搞过建筑,还替人家打过工。1995年,从外地回到老家,才开始卷起裤腿蹚着塘水搞养殖。“出去闯得早,但每次回来,看到家里的田地抛荒,就觉得可惜。”也正是因为此,才让老唐放下了外头的营生,决心回来自己创业。
村里都知道,老唐为人直爽,干一行就钻一行。
老唐正在打理近期准备出售的蟹苗。人民网 陶涛摄
这不,顶着科技示范户的头衔,爱琢磨的老唐率先在村里头给塘口装上了摄像头。不仅如此,还安上了自动打水增氧泵。平日里,老唐坐在家中,就能对塘口的情况一目了然,“但凡有只老鼠窜进塘口,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养蟹,要从‘娃娃’抓起。”老唐分享道,要想成蟹品质高,苗种是关键,其次才是投喂。在村里头,老唐算得上是“明星”养殖户,谁家要引入苗籽了,谁家塘口要消毒了,谁家销售遇到难处了,都来找老唐,而他也是从不推脱,总把村民事当自家事。
“都是养殖蟹苗,会不会存在竞争?”
面对记者的发问,老唐的一句话打消了疑虑,“现在的产量都供不应求,巴不得全村的养殖户都能和我一样,能带一把,那是乡亲们信得过我。”
“目前行情是38块钱/斤,一年下来大约能产1.4万斤蟹苗。”老唐告诉记者,尽管量上不小,但从来不愁销,甚至有的时候价格都是自己说了算。
时值腊月,虽然早就过了“菊黄蟹肥”的季节,但眼巴前,正是蟹苗上市的档期。
“照目前收到的订单来看,今年春节估计也就只能休息两三天了。”话音刚落,老唐裤兜里的电话再次响起。水阳江清引蟹来,对于起身接电话的老唐来说,引来的不只是养殖技术,更是源源不断的蟹苗订单,等到金秋十月,蟹黄膏肥的时候,又将是一片红红火火。
“马上过年了,吃住不愁,样样都好!”近日,73岁的周玉萍老人指着冰箱里满满的年货,乐滋滋地告诉记者。老人的新家位于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大青山村,两间砖木结构的居所里,冰箱、洗衣机、电视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入冬以后常有阴雨天气,周玉萍老人因此早早搬进了新房。周玉萍说,她无儿无女,老伴过世后长期一个人生活,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2020年汛期,周玉萍家几十年的老房子墙壁房顶多处坍塌,不能居住。老人被安置于亲戚家后,她家的新房也开始施工了。“我们抢抓质量、倒排工期,在原址重建新房。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0000元、水毁房屋补助资金5000元,再加上村里兜底了一部分,老人家自己掏了两三千元钱,房子就盖起来了。”大青山村委会副主任宋启华告诉记者。为确保房屋质量,洪林镇在验收过程中,按照“地基牢固、结构安全、墙体稳定、整洁明亮、居住适宜”的要求,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头部标准,严格验收程序,确保受灾群众入住安全舒适的新居。
在寒冬来临前搬进新家的还有宣州区沈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项贤国。2020年7月的持续强降雨,导致该镇周村圩漫破,项贤国家的房屋在洪水中倒塌。镇、村干部得知消息后,头部时间勘查核实,并及时帮他申请了危房重建补助资金。
“在圩埂下住了大半辈子,以前一遇雨大就发愁,水一来全家就跑。现在盖了新房,再也不用搬来搬去了!”站在位于该镇丁家店村的新家里,今年75岁的项贤国说话底气十足。过去一到汛期,老人就担心发洪水,曾经搬去亲戚家借住20多次,每次都是担惊受怕。
“政府将我们安置在远离圩埂的安全地带,盖新房还有补助,自己没花多少钱。真得感谢党和政府。”项贤国告诉记者。
为了防止群众因灾致贫返贫,宣城市宣州区成立了由区扶贫局、农业农村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等区直单位组成的查灾核灾组,花了一周时间,赴洪林镇、沈村镇、养贤乡等灾情较重的乡镇,入户排查灾情,同时持续督导推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我们加快开展房屋安全鉴定,及时启动灾后房屋重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包保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包保。由于措施到位,目前,全区78户因灾受损房屋重建和修缮加固工作已全部完成,受灾群众入冬前全部入住安全居所。”宣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 本报记者 张敬波 罗鑫 本报通讯员 叶婷婷
1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宣城市寒亭工业园区,看到宣城市伟仁厨卫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工人仍在坚持生产,墙上的放假通知和工人们手中的红包为这里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息。“往年这个时候都在买年货,准备回家了。”32岁的汪雄是云南昭通人,来宣城工作已经两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准备留在宣城过年。
“去年回家过年时,正好赶上疫情防控刚刚开始,在家呆了24天不能出门,2月中旬回来复工时又隔离了14天,耽误时间不说,来回路途也挺远,很担心感染风险。”汪雄说,为了抗疫胜利,眼下的防控措施,我们必须支持、必须遵守!
今年,汪雄和另外4个外地来宣城市务工的同事决定响应号召,就地过年。“公司给我们包了红包,还发了不少米、油之类的生活用品。员工宿舍也有空调、独立卫浴和厨房,几个外地同事准备过年期间在一起吃个年夜饭。不用赶路回家,我们就在这里放松放松,或者找个临时工作赚点钱,也挺好。”汪雄笑着说,政府还发了温泉票、消费券,也准备出门逛逛,体验一下外地过年。
同样准备留在宣城过年的还有国光(宣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正坤。从去年返回宣城上班,他已经快一年没有回过家。“工作忙碌,加上受疫情影响,回台湾过年实在不方便,恰好政府也鼓励就地过年,我决定留下在公司安心过年。”吴正坤笑道,目前公司共有70余名员工,其中外地员工6名,均决定留厂过年。公司也准备了红包和生活用品大礼包,希望大家在他乡也能过一个幸福年。
吴正坤还准备利用今年留厂过春节的机会,加快新产品研发。吴正坤告诉记者:“正在研发的这项新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面世后预计能为公司增加年收入2000万元左右,希望新产品能帮助企业迈入规上行列!”
温情满满迎新年。目前,宣城市各地各部门正通过各种方式把温暖情意送到就地过年的员工身边。宣城市宣州区寒亭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寒亭镇为就地过年的区外职工准备了10份大礼包,其中有新年红包、消费券、防疫健康包、招聘会、温泉澡票,也有员工文体活动、劳动保障、平安嘱托等。
作者:通讯员 夏丽丽 记者 张敬波
“我在政府公众号上看到招募令,想着参加志愿活动不仅能减轻车站工作人员压力,还能锻炼自己,立马报名参加。因为防疫需要,从2月1日起我就没带学员了,于是报名参加志愿活动,想着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宣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志愿者进行分批次管理,每天两班,每班四人。
“请佩戴好口罩,扫码出站!”2月16日上午,宣城高铁站西进站口,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彭一正在引导旅客有序扫码出站。
“我在政府公众号上看到招募令,想着参加志愿活动不仅能减轻车站工作人员压力,还能锻炼自己,立马报名参加。明天我还要过来,虽然占用了两天假期,但我很开心可以帮到别人。”身为广西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彭一平时在校就经常参加志愿活动,这次回家志愿参与疫情防控,家人也都很支持。
考虑到春节期间疫情防控需要,1月28日,宣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发出招募令,在全区范围内招募志愿者,主要协助高铁站做好秩序管控工作,并根据旅客需求帮助购票、扫码等。招募令发出后,短短两天内就招募到200余名志愿者,志愿者中有大学生、上班族,还有退休的老人。
在高铁站东入站口,志愿者陈森林正在帮一位老人扫安康码。“取票口在右边,一直走就能看到!”
据了解,这位老人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今年因为疫情,留在了当地过年,老人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就准备去看儿子,没想到还没进火车站就遇到了不会扫安康码的难题。“年龄大喽,这些东西都不会,小伙子很热心,立马过来帮我,真是要谢谢他!”老人激动地说。
“我是一名驾校教练,主要以带外地学员为主。因为防疫需要,从2月1日起我就没带学员了,于是报名参加志愿活动,想着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今天是我第二次到车站参加志愿服务,2月9号已经参加了一次。”陈森林说。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宣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志愿者进行分批次管理,每天两班,每班四人。同时,为了方便管理,他们还组建了微信工作群,每天在群里提醒志愿者按时到岗。同时,此次志愿活动结束后,他们还会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表彰,以此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中。
“我们将继续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全力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进基层,实现‘零距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宣州区文明办主任黄建鹏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