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宣城工业在融入中壮大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打印】【关闭】
本报讯(记者徐建张敬波)新年伊始,宣城市就引来头部笔外来投资。1月3日,总投资3.7亿元、日产5000吨的水泥熟料项目签约敲定。这是该市实施工业兴市、加快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取得的新成果。近年来该市工业经济已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不变价105.78亿元,增长18.6%;实现增加值31.59亿元,增长16.8%。
撤地建市以来,宣城市不断强化工业意识,以工业化带动全市向现代化迈进。近两年来,全市工业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等指标全面攀升,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该市首先借招商引资促工业发展。去年前11个月共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6.66亿元、外资3753万美元,增幅居全省头部、总量全省第三。其中,引进工业项目583个,占总数的70.2%,到位资金16.21亿元;引资额在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12个,为宣城的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宣城还立足市情,围绕技术改造和创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去年以来,主抓海螺水泥四期、飞鹰200万套车轮钢圈生产线个续建和新开工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以及飞彩集团“企业资源规划”等20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同时,进一步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构筑招商引资载体,发挥集聚效应,全面升级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推进全市工业迈上新台阶。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