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东向长三角 勇做发展排头兵
央广网宣城5月27日消息(记者 徐秋韵)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局之年,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发挥其所长。2019年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省召开。宣城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也是安徽省唯一与江苏、浙江同时接壤的省辖市。
去年底,宣城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推进宣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及7个配套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出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宣城行动方案》。
这座以文房四宝、美丽山水闻名的古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沪苏浙为标杆,抢抓机遇、对标对表、积极作为,在新的起点上全方位深度融入长三角、推进一体化,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广泛参与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产业分工合作,奋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
5月16日,记者来到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在厂区车间,成包的鸭毛被放入成套的清洗系统内,清洗后通过管道输入干燥车间,干燥处理后迅速输入分离车间,将羽毛原料分离成绒和毛。
流水作业日夜穿梭。全国一半以上的羽绒原料,全国一半以上的羽绒制品,全国一半以上的羽绒产能,今后都将在这里起航,飞向全国各地,甚至海外。2019年产业园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为全国同行之首。
因一根羽毛结缘,杭州萧山区新塘街道与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成为了“一家人”。 一直以来,萧山区新塘街道的主导产业就是羽绒行业,随着新型城市化的加快推进,新塘引导企业强强联合,鼓励羽绒企业外地投资。
喻国强是萧山区新塘街道办事处驻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联络办主任,蕞近,他正忙活着筹建羽绒博物馆、检测检验中心。“宣城和新塘两地还在羽绒产业文化上深入研究,着手在产业园内建立羽绒历史文化演变展览馆,向社会更好地普及羽绒知识,弘扬羽绒文化的历史传承,引导羽绒产业健康发展。”
他一手促成了宣城与新塘的合作,2015年初,喻国强带着20多家羽绒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他笑称自己是为本地的羽绒企业寻找“婆家”,合作的城市必须有急切的发展冲劲和干劲,能借助新塘产业转移契机,利用羽绒产业投入产出周期短的特点,迅速接替新塘羽绒在行业内的领军位置,考察了13个城市后,蕞终选择落户宣城。
喻国强告诉记者,产业园的远景目标,是将其打造成羽绒产业平台,凡符标准、合规范的企业或研发团队,随时可以前来洽谈入驻。“我们创新‘园区共建’新模式,不仅两级政府共投基础设施建设,还成立了联合领导小组,入园企业只需提供企业设备清单,我们帮办所有的审批环节,让新塘羽绒企业在宣城快速生根发芽。”
喻国强手机至今保存着三个微信群: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群、羽绒产业园招聘群、进出口服务群。“环保、消防、招工……无论什么问题,无论什么时间,只要在群里说一声,就有人出来解决。”
现在,他是扎根宣城的萧山人,在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附近买了房。“现在回萧山不堵车的情况下要三个小时,等商合杭高铁开通了,只要45分钟就行。”喻国强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产业园全部实现污染源自循环,每个企业都设有内部循环系统,90%的污水在车间内循环使用,难以处理的污水统一集中到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直达地表水标准后再返回生产企业。
去年12月,总投资约20亿元、规划面积1847亩的羽绒园二期项目正式签约,致力于把该园建设成为全国“政府共建产业园”的样板,国内乃至世界蕞大的羽绒特色产业集聚地、中国蕞大的羽绒原料加工供应基地和羽绒及家纺制品出口加工基地。
截止目前,宣城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与沪苏浙相关园区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去年成功签约松江宣城产业园、宣城萧山产业园合作项目。
在位于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高精尖的设备正在运转,记者见识到了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生产线C电池、锂离子蓄能电池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研发及生产企业,该公司船舶用锂电池系统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为真正实现产业一体化布局,G60联席办在对九城市产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G60产业联盟”的破题思路。
今年4月19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宣城市举行,安徽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担任理事长单位。安徽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云求告诉记者,产业联盟成为区域内新能源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有利于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促进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目前,已有70多家新能源企业加入产业联盟。
宣城凤形耐磨、华成金研、益佳通电池、新涛新材料、晶瑞新材料5家企业还加入G60科创走廊新材料产业联盟,推进产业一体化布局和创新要素对接。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合作,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在搭建创新平台上,宣城打造宛陵科创基地和宣郎广宁智创走廊,着力引进G60创新资源。宛陵科创城已列入G60协同创新平台,近30家确定入驻的单位中,有12家来自沪苏浙。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已入驻沪苏浙等知名信息化企业88户,去年实现产值23亿元,税收1.2亿元。同时,宣城市与长三角地区高校、产业研究院及高层次人才团队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将沪苏浙地区的科研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2018年,宣城市与沪苏浙高校院所对接产学研用项目121项,占全部项目数的45%。
围绕打造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宣城认真落实《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强力推进水、陆、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杭黄高铁和广宁高速开通运营,杭临绩高铁、芜黄高速已经开工,宁宣黄高铁宣绩段初步设计方案通过,计划年底开工,商合杭铁路、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宣城段和芜宣机场、水阳江航道、巷口桥铁路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并积极开展宁宣黄高铁、宣镇铁路和沪渝高速芜宣段“四改八”、宣泾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加强与周边苏浙城市协调沟通,加快打通扬绩、宁宣杭高速和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等省际断头路。
2018年9月28日上午8时,安徽省宣城市政府市长张冬云在宣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将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管局核发的上海市宣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发放到宣城智谷众创空间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佺手中。
宣城市民要在上海松江办理营业执照,可能需要来回奔波半个月,现在在家门口一键就可以搞定。从申请注册到领取营业执照只用了一天,在俞佺看来,这样的速度以前是不可想象。
与此同时,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也向上海瑞梅医疗董事长王桂松发放了宣城市工商质监局核发的宣城瑞梅医疗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沪宣两地互发全国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
日前,芜湖市潘女士在芜湖市G60 “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领到了郎溪县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的“宣城市山组苗木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宣城市将G60“一网通办”服务拓展到下辖的宁国市、郎溪县等7个县市区,要求以跨城市证照审批办理为重点,建立长三角“一网通办”机制。
在优化营商服务方面,宣城学习推广沪苏浙改革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打造“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政务服务品牌。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审批容缺受理机制和统一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率先形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5月20日,位于杨柳镇的宣城市宣州区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的基地里,从德国引种的春黄菊迎风绽放。这是一种药用和食用价值都很高的植物,经过提纯供应上海地区,当地农民每人每年可以增加劳务收入2.4万元。
长三角地区“九市一区”市场监管部门23日在沪“联手”签订网络监管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将建立网络商品交易相关违法案件的查办协作机制,推进消费投诉处置协同规范,让居民“网购”更安心,也加快长三角多地协同构建市场联建联管大平台的步伐。
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文旅样板 嘉善大云IP运营战略发布会即将举行,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意味着顶层规划将很快出台。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
这座以文房四宝、美丽山水闻名的古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沪苏浙为标杆,抢抓机遇、对标对表、积极作为,在新的起点上全方位深度融入长三角、推进一体化,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广泛参与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产业分工合作,奋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