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宁国市全力推进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省首家县域国家级开发区,宁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一区四园一小镇”的发展格局,逐步构建了“1+4”产业集群,即:1个首位产业——汽车零部件,4大特色产业——高端装备及耐磨铸件、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2021年,该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86.9亿元,增长24.5%;完成工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17.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6亿元,增长13.5%;完成税收收入23.4亿元,增长21%。
坚持“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强化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其中,中鼎集团相继在美国、德国等地收购13家境外企业,引领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高端、轻量、总成方向发展;依托铸造产业基础和产能优势,引进长盛精密等企业,由单一的耐磨铸件向工程机械、机器人及汽车等领域零部件铸造和精密制造扩展,并延伸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围绕金瑞电子玻纤布产业链,不断拉长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依托紫燕食品大力引进上下游企业,构建“首农种——顺安养——紫燕销”的家禽产业全链条。
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建立“四级调度”机制,实行“责任人半月调度、局室负责人月调度、分管负责人双月调度、主要负责人季度调度”。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专员(专班)制度,一般重点项目明确一名中层以上干部担任服务专员,重大项目成立服务专班,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作为牵头人,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专班成员。2021年全年,完成新开工项目64个,新竣工项目48个,新投产项目33个,新签约项目110个,利用省外资金亿元以上项目54个。
坚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协作企业集聚”的联动发展战略,“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跟进、关联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加速形成。同时,大力培育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行业“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依托“宁国智谷”,充分发挥工信部赛宝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对标诊断、品牌建设、技术改造、检验检测等精准服务,实现公共科技资源与集群企业的集成、互动、共享。截止目前,该园区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4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企业48家,其中11家成功登陆省股交托管中心“专精特新”板。
大力推行“腾笼换鸟”,开展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按照“兼并重组一批、破产清算一批、扶持发展一批”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盘活。通过引进新企业分割转让、收储土地、督促企业自行开发等方式共清理处置“僵尸企业”66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900余亩。组织园区企业参加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就业双选招聘会,通过“长三角G60科创云”、“九城纳贤”云招聘平台帮助企业招引专业技术人才,2021年共协助企业招工3000余人。为解决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问题,2021年共申报到位专项债资金1.5亿元,并加快各级财政涉企资金的审核与拨付进度,2021年共兑现企业奖补资金29960万元,涉及奖补企业770次。
聚焦改革创新,实施了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已建立领导干部“职务聘任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制”以及全员“绩效考核制”,通过季度考核结合年度考核的方式,突出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核心指标,极大的推动了经开区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标准地”改革,对符合条件的新增用地均采用“标准地”模式出让,目前共完成45宗“标准地”出让工作,总出让面积1808.7亩。逐步推行财政奖励资金“免申即享”机制,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首批惠企政策即向园区25家企业兑付275.5万元政策红包。探索“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深化所属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建投集团,资产规模已突破160亿元,经营性收入已突破7亿元,造血功能大步提升。
截止目前,宁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规模工业企业293家、高新技术企业114家、亿元企业98家,自主培育A股上市企业5家。先后获批安徽省首批战新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绿色园区、全国橡塑密封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安徽中德(宁国)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安徽省首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首批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被G60联席办评为2020年度优秀产业合作示范园区;2020、2021连续两年在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位居前列;在2021年度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位列全国第83位(共217家)、全省第5位(共13家),2021年安徽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列第10位(共131家)。(记者 喻学超 通讯员 张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