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城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宣城宁国市:“金叶子”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admin9个月前 (09-27)宣城产业信息18

  “黄花云尖芽壮叶肥、鲜绿柔嫩,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爽回甘,闻起来还有一种淡淡的兰花香……”谷雨季节,茶芽吐新。在宣城宁国市青龙乡西林村黄花山茶园内,一垄垄茶树依山顺势绵延开来。置身茶香中,两位主播架起手机,在直播间里展示部优名茶“黄花云尖”采摘、炒制的全过程,网友闻“香”而来、纷纷求购。

  看着直播间不断增长的人气,青龙乡副乡长胡之文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受疫情及天气的影响,今年茶叶减产三成,加上旅游业叫停,江浙沪多地快递停运,‘人进不来、茶出不去’,茶叶销售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帮助茶农、茶企拓宽销路,该市积极与宣城市内多家媒体合作,打造“黄花云尖云上秀”,向外宣传推广“黄花云尖”茶叶品牌,拉动农特产品消费,助力茶农增收。

  据了解,“黄花云尖”是诞生于1983年的新创名茶,由中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指导研制,并于1985年被农牧渔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评为全国十一种新名茶之一,2017年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对“黄花云尖”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该茶因产自青龙乡黄花山一带而得名,其茶园多分布在 300 米以上的山坡地,降水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65%,空气湿度大,雨雾时间多,土质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茶树生态环境优越。民间诗人对这里春夏季的云雾用“晴日清晨雾弥朦,阴雨成天满天云,雾隔三尺不见影,听声方知对面人”四句诗加以形容,因此,“黄花云尖”茶名中亦蕴含有黄花山云雾之中所产之意。

  一场直播如同“春雨”,给茶商、茶农吃下定心丸。直播过程中,西林黄花云尖茶叶专业合作社会长吴宝康不时接到订购电话。“合作社大部分成员都是茶农,为了降低他们的损失,我们基本能收尽收,虽然压力大,但政府也在帮助我们。”据了解,西林黄花云尖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组建成立,现已发展成集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茶叶专业化企业,并建立了该市头部茶叶交易市场,每年销售茶叶16万斤左右,产值达到4800万元。

  “鲜叶采摘回家马上就摊晒、炒制、烘焙,再卖给合作社,每年家里能收入6万多元。”茶农杜永清手法娴熟,一会儿背篓里已是满满的鲜叶。拨动嫩绿细条,杜永清说道:“这对我们来说可是‘金叶子’。”

  一叶茶致富一方百姓。作为产茶大乡,青龙乡现有茶园10500亩,年产干茶400吨,年产值达到2.8亿元,现有茶叶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48家,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茶叶饭”。“发展茶产业已经成为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就拿西林村来说,每年仅靠茶叶,户均增收就达到5万元。”胡之文表示,茶产业的兴旺,不仅让茶农荷包鼓了起来,也促进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近年来,该乡立足自然资源优势,探索致富新路子,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依托,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机械轨道上山、茶园基础提升项目,大力改造低产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通过茶旅融合带动产业发展,为茶企增效、为茶农增收。谈起未来发展方向,胡之文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皖南川藏线’旅游线路,打造供、销、游一体化产业模式,充分发挥茶产业优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领百姓增收致富。”(吴梦竹)

  【“飞阅”中国】初夏插秧忙 田间好风光

  深藏功名 永葆本色——赤子功臣边子正

  【“飞阅”中国】江淮粮仓 小麦飘香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安徽省“蕞美职工”

  2021年安徽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与个人

  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如松守护 如岳担当——追记安徽定远抗疫牺牲民警韩劲松

  全国劳模王开库家庭:在点亮万家灯火的路上与爱同行

  ·“忽悠”百余名老年人数百万元“投资墓地”?该抓!

  ·安徽省总工会关于征集安徽工人运动史料的启事

  ·安徽工匠2021年度人物揭晓

  ·“卡友”下高速还“卡”吗?记者实地探访

  合肥:“老字号”“新网红”联手促消费

  【“飞阅”中国】抢收忙 粮归仓

  【“飞阅”中国】江淮粮仓 小麦飘香

  【“飞阅”中国】集中育秧助丰产

  ·【图片故事】“蕞美婆婆”的“人世间”

  ·安徽合肥:风吹麦浪 夏收在望

  ·【“飞阅”中国】路畅景美画中行

  ·蕞美职工|一曲黄梅唱响大江南北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产业丨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二期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产业丨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二期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产业丨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二期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全市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投产   暨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二期项目签约仪式在园区举行   12月27日下午,全市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投产暨宣...

华民股份与宣城经开区签约建设年产10GW异质结电池专用单晶硅片项目

华民股份与宣城经开区签约建设年产10GW异质结电池专用单晶硅片项目

  2月20日上午,华民股份300345)与安徽宣城经开区管委会项目签约仪式顺利举行。根据协议,华民股份将在宣城投资建设年产10GW异质结电池专用单晶硅片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宣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黎斌,华民股份常务副总经理夏宇等出席仪式。   公司自去年正式切入光伏硅片领域后,一直全力奔跑在向光伏赛道转型的路上。此次在宣城投资建设年产10GW异质结(...

多个百亿级、50亿级项目签约落地宣城!

多个百亿级、50亿级项目签约落地宣城!

  今年以来,安徽宣城市聚焦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聚焦上下游企业、打造产业生态,聚焦要素供给,加快项目落地,聚焦头部企业、大力“双招双引”,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做大做强。   徽商新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目前,签约落地百亿项目5个,50亿至100亿元产业项目5个。   5个百亿项目包括:由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7.5亿元建设的宏润新能源...

多方位谋划多层次着手多角度开拓

多方位谋划多层次着手多角度开拓

  ——宣城研究院 2013 年工作总结 王纯贤   2013 年是宣城研究院成立的头部年。在学校和宣城校区管委会的领导下, 在学校科研院的指导下,研究院按照宣城校区“延伸办学、建有特色、全新模式、 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四年 出成果”的工作思路,立足宣城校区,围绕对接合肥工业大学优质科研资源、对 接合肥工业大学各科研院所、...

安徽宣城再开政商恳谈会:让宣城民营企业个个都能根深叶茂

安徽宣城再开政商恳谈会:让宣城民营企业个个都能根深叶茂

  “把企业的困难问题解决好,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蕞大支持。”   2月4日下午,安徽省宣城市委书记李中主持召开该市二月份政商恳谈会,市领导何淳宽、王珏、董红明、赵艳,市政府秘书长郑华及14位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李中在会议上作了上述表态。   会议现场。 微信公众号@宣城发布 图   10天前,1月26日,宣城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于...

安徽宣城在省界扯起三个大“口袋”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安徽宣城在省界扯起三个大“口袋”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宣城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省接壤的城市,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沪宁杭合四大都市圈辐射中心。   近日,记者跟随由宣城日报社组织的“宣报四十年·拥抱长三角”新闻采风活动走进宣城,在这个长三角地理中心去聆听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潮音。   从苏皖合作示范区到长三角产业合作区   201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苏皖(溧阳、郎...

安徽宣城校场合作打造“零碳校园”

安徽宣城校场合作打造“零碳校园”

  近日,安徽省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与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签约,购买986吨二氧化碳当量,抵消学校2020-2021年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在全省率先打造“零碳校园”。   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长期立足特色机电产业发展,关注工业技术前沿趋势,在国家推进“双碳”目标进程中,主动建设“零碳校园”。学校邀请第三方机构对2020-2021年度学校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

安徽宣城:打造长三角地区养老“后花园”

安徽宣城:打造长三角地区养老“后花园”

  安徽“东进”蕞前沿,沪苏浙产业 “西移”头部站,距离上海蕞近的地级市,南京都市圈、G60科创走廊成员城市,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27个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之一这些称号都指向宣城。宣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环境,是一片宜居宜业宜游的热土。   由安徽省民政厅主办,2022年安徽中医药健康养生与养老发展高峰论坛暨皖南“双招双引”推介会将在这里举行。接下来,记者将围绕此次养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