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开发区转型发展“大步走”
中安在线月,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称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14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20多年来,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迅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预计2018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5.6亿元,是2012年的2.1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8亿元,是2012年的4.9倍;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是2012年的1.7倍,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是2012年的1.8倍;财政收入11.4亿元,是2012年的1.8倍;进出口1.37亿美元,是2012年的1.9倍;到位省外资金70.5亿元,是2012年的2倍;利用外资1.6亿美元,是2012年的3.2倍。
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围绕产业集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3年以来,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78个、5亿元以上项目43个、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围绕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目标,先后引进泰宇锂电、兴锂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已投产16个,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效应初显,被列为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实施定制厂房招商,缓解企业前期固定资产投资压力,促进项目落地短平快,为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量身定制工业厂房,先后为益佳通电池等项目代建工业厂房40万平方米。今年以来相继推出实施“一次不用跑事情能办好”服务等一系列举措。2018年新开工工业项目46个,竣工投产工业项目32个,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有效发挥科技园平台优势,一期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部布满,二期、三期、四期共计25万平方米同步推进,目前已经全部预定。落实供给侧改革去产能部署,通过项目嫁接方式,有效处置问题项目,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和厂房。先后引进卓越新材等项目,嫁接27个停产企业和停滞项目,盘活利用闲置土地2320.83亩,发展潜力进一步激发。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