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泾县:“两强一增”焕发土地新活力
溪水潺潺,絮叨一春情话;农机鸣鸣,张罗一季的热烈。在泾县茂林镇奎峰村夏种的脚步热闹而又忙碌,农时农事在这里丈量精准,每一位农人都在搜寻土地里的“金######景”。
“年纪大了,种地已经力不从心,每年到冬天时,土地只能闲着。去年,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村里,平时就在村里打打工,一年起码有个两万块钱!收入比以前高多了!”吴美兰扳着手指盘算这一年各项收益,高兴地说。
家住茂林镇奎峰村村民吴美兰家里有十几亩耕地,以前靠着全家总动员的生产模式。收成好的情况下,一亩地的纯收入也仅有几百块钱,光景不好,甚至要面临亏本的风险,一年下来也剩不了几个钱,年轻人也就只能出门务工。
“像吴大姐这样情况的农户仍有不少。撂荒的话,心疼;种植的话,管理不好又要赔钱。每年也仅仅耕种一季。为了村里的土地利用蕞大化,村两委按照村民意愿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奎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鲁利新介绍到,“在进行土地流转的同时,我们也考虑赋闲后农民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工作岗位,让她们继续回归到自己的田地从事工作,既解决她们经济收入问题,也让她们见证农业现代化发展。有了群众基础,乡村振兴的路子才走得实在。”
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以来,鲁利新将农民群众急难盼愁当做工作的总抓手,通过调研,将解决土地问题作为解答乡村振兴的题眼。出实招,谋实力逐个击破。亲自挂帅,带领村两委引资谋划村内土地发展。
从碎片化的“小而精”到规模化的“高品质”,奎峰村农民依靠土地过幸福日子迈出了头部步。相比往年出现的大量冬闲田情况,流转后,在探索景观水稻种植的基础上,依托冬闲田扩种项目,村集体经济直接实现增收16.35万元。
“在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有限土地资源利用蕞大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必不可少,必须把质量和标准还给土地。”茂林镇奎峰村村支部书记曹勇说。
据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土地碎片化、路渠基础设施、农业投入单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当前农业发展。
“今年以来,我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解决田间地头边边角角问题,推动‘小田变大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开发中心主任吴萍说。
奎峰村依托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子公司,加快公司化运营,对村内有意愿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签订合同,同时,将流转过来的578亩土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打造出千亩“高品质”粮油核心示范基地。
“高标准即是严要求。为了深耕农田品质,用品质传导出经济效益。我们从芜湖聘请专家杨良精教授,到基地开展优质水稻种植培训和农药用量指导。”曹勇站在育秧工厂里,指着标准化培育出的秧苗自信地说。
“农机操作看似简单,开好可不容易,这门技术我要好好学,发挥它的作用!”奎峰村农业机械操作手刘应锁抚摸着新购置的插秧机,满是喜悦。
随着合作社种植规模的扩大,该村新购买插秧机2台,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为了用好机械,让机械成为农业发展有力的帮手,奎峰村从本村村民中招募10名有一定机械操作经验的人员从事生产,并邀请专家上门指导农机手进行新技术新机械操作,让技术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留在村里。为以后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实施省委‘两强一增’行动,紧盯科技强农提效益,机械强农提效率,加速科技、机械向土地深度转化,推动农民群众增收,让科技深植于我县高质量发展的泥土里。”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任吴礼生说。
“从原先一亩单种稻200元左右的纯收入,到如今粮经轮作一亩1000元的纯收入,是这种机械的应用,降低了各项成本。”曹勇说。
据了解,2021年全年奎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到52.46万元,已进入经济强村行列,单粮食种植贡献率近两个点。据不完全统计,粮食种植收益今年将实现翻倍,村集体收入今年年底预计破100万。(记者喻学超 李池)
“寻味皖南 食尚宣城”美食周活动即将拉...
合肥试点“在线监控”防油烟扰民
宣城市商务局多措并举推动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宣城市城管局全力推进城区道路维修
宣城市检察院深入开展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仕川村举办“六月六”民俗庆典暨数字乡...
宣城市在省第三届女职工读书征文活动中...
宣城市选手全省职工演讲比赛获银奖
网站介绍广告刊例联系我们版权声明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