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高新区2021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宣州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位于市区北郊、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距主城区5公里。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8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宣州经济开发区”。2017年6月,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宣城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围绕“一区多园”产业布局,突出工业主导,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为主导,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提升的新兴产业格局。宣城高新区现建成区面积9.7平方公里,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示范区。2020年营业收入超300亿元,财政收入达1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61.76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07.7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6.60%。2020年申请专利427件,授权专利445件。截止目前,累计落户企业45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2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
1-6月份,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91.00亿,同比增长34.0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值50.22亿元,同比增长46.0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4.89亿元,同比增长49.23%。限上销售额15.97亿,同比增长15.14%;其中限上零售额2.98亿元,同比增长38.43%。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8亿元,同比增长39.86%。其中技改投资3.62亿元,同比增长4.77%。
截至目前,产值超亿元企业25家(北区21家,东区4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欣丰泰、畅达、业洲、腾隆金属),新转入建筑业企业1家(中朗建设),新转入规上服务业1家(安捷天然气)。本月拟申报规上工业企业3家(六缘、富顺、研精社)。
2021年1至6月份,宣城高新区共组织入库财政收入50169.63万元,占年度任务50.16%,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48122.63万元(含精方),占年度任务54.68%,非税收入2047万元,占年度任务17.06%。按入库级次划分,入高新区金库48740.3万元,入区金库1429.3万元;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4.08%。在税收收入中,总部经济入库3090.3万元,占税收收入6.4%;再生资源经营税收14540.万元;资源综合利用税收9311.8万元;再生资源及资源综合利用税收占税收收入49.6%。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28473.8万元,占税收收入59.2%;城镇土地使用税4920.3万元,占税收比重10.2%;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6777.33万元,占税收比重14.08%;其他城建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7969.21万元,占税收比重16.52%。
从收入结构来看,非税收入占比相对较低,但来自再生资源经营和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税收占比过高,这部分税收可用财力较低。从长远看,这部分税收由于受税务部门相关政策影响较大,波动相对也较大,收入不够稳定。
上半年完成预审项目23个,预审通过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24.6万元,其中5000-1亿元项目10个,1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新签约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27.9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2.63亿元。
1、土地要素保障。根据新土地法规定,及时组织实施了高新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将近2年拟报批的3500亩地块纳入到方案中,目前工作成果已报省厅审查。一是全力保障了园区重大建设项目及时落地,今年已向区政府申请购买地票2期,合计1405亩,其中:1053亩用地增减挂(头部阶段)已报省政府批准,土地征收(第二阶段)待土地征收方案批准后,及时上报审批。计划近期再申请购买地票500亩。今年公开挂牌出让工业用地5宗,出让面积150.8亩。二是持续开展“三类”土地清理、“五未”土地处置等专项行动。2020年以来,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90亩、再开发利用闲置低效用地681宗;大力推行节地工程,园区累计建成175.9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入驻小微企业25家。宣城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连续4年在全省开发区中保持在前三分之一位次。三是创优“四蕞”营商环境,保障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建设。2020年4月,制定出台了《宣城高新区“标准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宣高新管〔2020〕62号),在宣州区率先探索试行“标准地”出让制度改革。2020年以来,共组织公开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4宗145.6亩,取得阶段性成效,促进项目用地全面提质增效。
2、能耗指标情况。2019年宣城高新区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11.63万吨原煤,2020年宣城高新区综合能源消耗总量10.75万吨原煤,同比增长-7.55%。2019年宣城高新区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411吨标准煤/万元,2020年宣城高新区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34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6.06%。(2021年尚未收到任务安排)
一是狠抓机关党建树标杆。2021年上半年共召开2次党支部大会,6次支委会,充分运用“三会一课”等抓手,加强宣传教育。开展集中学习和理论测试共24次。十九大精神网络培训班通过率100%。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无偿献血、观看电教片等活动。二是突出重点抓意识形态工作。抓中心组学习,主持召开高新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次,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开展专题学习。抓重点领域,注重引导企业立足自身企业特点培养优良企业文化,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在非公企业落地落实。抓阵地建设,加强网站、信息刊物等阵地管理。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工作,截止目前发布政务信息30篇,省采用1篇,市采用2篇,区采用5篇。抓思想引领,为全体党员配齐党史学习教育必学书籍,鼓励干部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多渠道开展学习。三是推进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压实园区非公党建工作责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党工委书记及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后进非公企业党支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党工委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依托网格化管理,坚持抓党建与抓业务相结合。17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覆盖149家企业。落实党建指导员月例会、党建提示单等制度。吸收工青妇部门同志为党建指导员,推动群团工作与党的工作有效融合。切实提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全面开展党支部和党员档案摸底排查排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成立党支部,推进不规范党组织整顿。开展党组织关系盒党员档案集中排查工作,新建2个非公支部,共转出党员14名,转入党员10名。集中精力做好党员档案集中排查,每20天调度一次。严把党员发展程序,发展党员22名。凯欧纺织党支部获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