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扶贫产业园+旅游“大观园”
初秋时节,走进郎溪县姚村乡扶贫产业园——泰清生态园,怒放的紫薇花夹道相迎,深红的、浅红的、紫红的、粉红的,繁花簇簇,明艳如霞......“紫薇”有约,自驾游游客纷至沓来。
伴着初秋的柔柔阳光,10来个村民分组在园里劳动:给黄金茶施农家肥、为杨梅树剪枝、在紫薇苗圃除草——他们精心打理着一个个绿色版块。其中,挥锄为紫薇除草的邹本发,是生态园里的“长工”。
邹本发今年72岁,家住潘村村庄村岭组,因病致贫,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脱贫。
“我就住在生态园边上的庄村岭,在园子里除除草,活路不重,每天能挣80块钱,很满足了。我今年七十多岁了,出门挣钱谁要老头子?在家门口打打零工,带带孙子,方便。”邹本发说出了心里话,他对这份工作很满意。邹本发在泰清生态园务工已有五六个年头了,一年能挣一万余元,这份务工收入,对该户增收脱贫起了大作用。
生态园园主杨竹平告诉记者:“‘泰清’是潘村和红旗两个村的扶贫产业园,土地入股受益贫困户总计18户,劳务就业受益贫困户6户,都是长期工。生态园里的民宿区连续3个寒暑假优先安排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
扶贫产业园(基地)建设,是促“带贫减贫”的重要抓手,有效载体。近年来,该乡着力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园,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增收渠道。
目前,该乡已建成的扶贫产业园有:夏桥村莲子产业园、四青村蓝莓园、潘村及红旗村的泰清生态园、天子湖村茶叶加工产业园、姚村社区民宿产业园等,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就业等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受益,每年户均增收4500元;同时,产业园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预计到2020年底,夏桥村、四青村、天子湖村、姚村社区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能超过20万元。
该乡还积极推行“产业园+公司+贫困户”模式,坚持集中生产与家庭分散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居家就业、弹性就业、稳步增收。如夏桥村莲子产业园建起了莲子加工车间,既回收周边贫困户(散户)的莲子,让他们的莲子不愁卖;同时又吸纳贫困劳动者进车间务工,农闲时节也有挣钱的路子。
在姚村乡,扶贫产业园建设也是生态景点打造。如四青村蓝莓园,“采摘游”初现雏形;夏桥村莲子产业园,赏荷季和采莲季游人如织;泰清生态园以种植美国紫薇为主,是该乡蕞大的紫薇种植基地,园内翠色醉游人,花香鹭鸶飞,是自驾休闲游的好去处;目前,该园区正在加快推进AA景区创建工作......
该乡扶贫工作站副站长陈林表示:“本着‘生态立乡,旅游兴乡’的发展理念,姚村乡在扶贫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始终以‘绿色’为主基调,脱贫攻坚不忘扮靓美丽乡村,让风景秀美的扶贫产业园成为游客青睐的生态旅游‘大观园’。”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