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调研报告3篇
*目录开发区调研报告关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作的调研报告开 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2 月 18-20 日, 省发展改革委沈卫国 主任率委国民经济综合、产业协调、高技术产业和地区经济等处 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赴宣城市调研开发区工作。 调研组在宣城市 召开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座谈会, 实地考察了宣城经济开 发区、 宣州经济开发区、 广德经济开发区、 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 郎溪经济开发区、郎溪十经济开发区和宣城市的市政建设。现将 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 13 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 省级经济开发区 4 个, 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 宣州经济开发区、 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 14.22 平方公里; 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9 个, 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 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 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经济开发区、广 德新杭经济开发区、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 个筹建省级经济开 发区批准规划面积 69.96 平方公里。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 抓手, 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 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 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 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全市 13 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 125.66 亿元, 占 全市 43.53%;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74.98 亿元, 占全市 37.65%; 完成财政收入 30.76 亿元,占全市 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 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 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 40 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 2 亿元已基本到位,运 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 3000 万元也已基本到 位。 市财政从起连续 6 年每年投入不少于 1 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 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 展的意见》 ,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 。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 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 、 《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 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 、 《广德县 pcb 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 。 郎溪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 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 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 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 宣城市注重 “产业链招商, 集群式承接” , 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 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 针对性招商, 促进产业集聚。 二是委托合作招商。 通过委托商会、 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 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 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 接对方产业集群。 四是设立专项资金。 市国投公司、 希达公司(国 有独资)各出资 1-2 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 跟进投资。郎溪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 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 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 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 ,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 新引进项目 678 个,实际到位内资 115 亿元,增长 114%。其中 亿元以上项目 82 个。落户十经济开发区、总投资 273 亿元的郎 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 区配套承载能力。 ,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筹建了 5 家省级经济开发 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 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 全力推进区域 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宣城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 63 平
方公里(起步区近 15 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 区规划》 ,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设速 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 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区内功能配套齐 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 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 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 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 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 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 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 初显。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 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 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 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 主导产业;郎溪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 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 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 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 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 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