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习春风润江淮】宣城篇:推进一体化 争当排头兵
四年来,宣城市深入贯彻落实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抓手,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奋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初步形成与沪苏浙深度融合、一体联动发展格局。
4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宣城市新塘羽绒产业园的安徽柳桥羽毛有限公司,只见整个厂区干净整洁、气味清新,偌大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3条自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水洗、烘干、分毛等各个环节井然有序。“我们拥有全国蕞先进的羽绒制品生产技术和设备,去年投产,当年实现产值3亿元。”该公司总经理范红琴告诉记者。
作为杭州萧山区新塘街道和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合作共建园区,新塘羽绒产业园在短短5年内,吸引落户羽绒企业21家,其中19家建成投产,2019年实现产值30亿元。“目前,我们正着手启动总投资20亿元、规划面积1847亩的产业园二期项目,致力于打造全国蕞大的羽绒原料加工集散中心、羽绒制品生产与出口中心、羽绒产业集聚中心和羽绒储备交易中心。”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负责人张勇表示。
“我们紧抓沪苏浙产业溢出机遇,发挥东部的区位、中部的要素优势,持续加强与长三角城市间合作交流,大力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资本转移。”宣城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他们把产业承接作为融入沪苏浙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园区共建、精准招商和产业协同,不断完善产业转移支撑体系,着力构建与沪苏浙高端产业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与沪苏浙产业互补协调的发展格局。
宣城市全面加强与南京、杭州都市圈城市的协作,与上海市松江区、闵行区及浙江湖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全市在建的有苏皖合作示范区、松江宣城产业园、宣城萧山产业园、宣州松江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5个合作园区。此外,该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与沪苏浙园区签订了共建协议。
为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协作,宣城市突出科创合作,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牵头组建了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九城市77家企业加入。
园区共建强支撑,产业承接促融入。近三年来,宣城市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028个,项目数居全省第1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719.1亿元,居全省第6位。其中,82.1%的投资项目、73.8%的到位资金来自沪苏浙。
人间四月,************,驱车行驶在宣(城)狸(桥)路快速通道上,只见挂着苏浙皖牌照的各种车辆来来往往、畅通无阻,一幅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热闹图景。“这条路是我市连通苏浙地区的4条一级公路之一,为我市乃至全省和长三角地区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宣城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更好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宣城市在建成宣狸快速通道的基础上,于2017年12月正式开通宣狸高速公路,全面打通宁宣杭高速安徽段。“平时为了赶时间,走快速通道来不及,就只能绕道其他地方。如今有了这条通往南京的高速公路,我们回江苏的时间至少缩短半个小时。”长期奔走于苏皖两地的客商蒲涛感慨地说。
据宣城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为切实推动与沪苏浙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该市持续开展“交通建设提升年”活动,着力打通“断头路”、改造“瓶颈路”,加快构建与沪苏浙无缝对接、互联高效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截至目前,宣城市建成连通苏浙的一级公路4条,公路总里程达到451公里,居全省第6位;建成芜雁、绩黄、宣宁、宁绩、宁千、铜南宣、溧广和宣狸等9条高速公路对外互联互通,通车总里程达到430公里,居全省第3位。同时,该市完成芜申运河宣城段航道整治、宣州综合码头一期和定埠港建设,Ⅲ级航道达到54公里,千吨级泊位达到14个,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初步形成。
在高铁航空方面,随着合福高铁、杭黄高铁建成运营,宣绩高铁全面开工,商合杭高铁、芜宣机场将于今年开通运营,宣城市区即将进入“高铁+航空”时代。此外,宁杭高速二通道、宁宣高铁、宣镇城际铁路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正在谋划或推进,县县通高速、通高铁即将实现,该市将全面迈入集高速、高铁、空港、水运于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时代。
4月16日下午,在位于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弘雷金属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在金属拼焊、热处理、矫平、切割等环节紧张忙碌着。“我们提前复工复产,从复工方案制订、防疫物资筹措到税费减免等等,全部由开发区管委会全程帮办!”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方雨感慨道。
弘雷科技是一家从事各类有色金属、不锈钢和钢的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从南京落户至宣城七年间,始终享受着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的保姆式服务。“从领导包保、专人服务到如今的一次不用跑、事情能办好,这里的为企服务水平和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很多方面并不逊于沪苏浙地区。”方雨介绍说,在企业新建厂房的过程中,当地政府靠前服务、全程帮办,企业从拿地到建成投产,只用了短短5个月。
“我们坚持把服务效能提升、营商环境打造摆在突出位置,学习推广沪苏浙改革经验,按照全面对标、超高对接原则,全面梳理我市与沪苏浙相关政策、制度和办事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加快建立与沪苏浙匹配衔接、标准一致的体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次不用跑、事情能办好。”宣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宣城市突出改革深化,推动营商环境全面对接。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在全省率先发布动态“蕞多跑一次”清单,进驻政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蕞多跑一次”。建成覆盖全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市网上平台全网通办率95.33%。全域推行长三角“一网通办”,2018年9月28日,该市发出全国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目前已办理异地营业执照35户。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精简比例63.2%。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累计减税降费30亿元以上。强化开放协同,与G60九城市联合发布扩大开放“30条”,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宣城综合保税区正在申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实现全覆盖,33户企业加入G60采购商联盟。在近期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宣城市政务服务指标位居全省头部。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