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图谱】2022年常州市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地图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长三角腹地,东与无锡相邻,西与南京、镇江接壤,南与无锡、安徽宣城交界,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区位条件优越。现辖金坛、武进、新北、天宁、钟楼5个行政区,代管溧阳市1个县级市。
目前,常州市构建“一主四副一极、一纵三横多片”的市域总体空间格局。
“一主”:常州主中心,承担城市综合服务职能;
“四副”:金坛、武进、新北、经开区城市副中心,打造城市东西南北方向的综合服务、现代产业服务、特色旅游集散服务等功能集聚中心;
“一极”:溧阳,打造宁杭经济带副中心城市和接轨南京的门户地区;
“一纵”:南北发展轴、长三角中轴,向北推动跨江融合发展、向南衔接杭州,形成横—纵势能转换枢纽;
“三横”:沪宁发展轴、沿江发展轴、宁杭发展轴,向西接轨南京都市圈,向东对接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杭州,强化区域开放协作,通过扩散沿线发展势能,实现城市网络化发展;
“多片”:生态和农林复合片区,以特色城镇节点和特色功能节点为依托,结合乡村发展特征,形成山水、田园、水乡等各具特色的功能片区。
常州市辖金坛、武进、新北、天宁、钟楼5个行政区,代管溧阳市1个县级市。各区域主导产业如下图所示:
常州市国家级开发区共有2个,分别为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共有8个,分别为钟楼经济开发区、金坛经济开发区、江苏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溧阳经济开发区、江苏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天宁经济开发区、常州经济开发区、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江苏武进经济开发区)
国家级开发区及省级开发区(园区)主导产业分布
“十四五”时期,常州市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为引领,抢抓新工业、新能源、新基建、新动能机遇,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构筑数字经济集聚发展新优势,全力推进高质量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
初步核算,2021年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07.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9.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6.6万元,增长8.3%。分三次产业看,头部产业实现增加值166.9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98.9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41.8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9:47.7:50.4。
2021年,常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农业产值156.4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2.0亿元,增长4.5%;牧业产值18.6亿元,增长-3.9%;渔业产值80.5亿元,增长-1.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6.1亿元,增长4.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实现双增长,分别完成142.6万亩和69.5万吨,比上年增长1.2%和0.7%。
“十四五”时期,常州市将优化农业生产空间格局,形成集中连片、特色鲜明的农业空间布局。建设金坛和溧阳平原圩区、武进南部、新北西部等粮食生产区。建设依山、依湖休闲农业区。建设溧阳、金坛、武进、新北、天宁、钟楼现代农业园区。
2021年,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4.8%,33个大类行业中,32个实现产值正增长,行业增长面达97.0%。七大主要行业呈全面增长态势,其中机械行业贡献明显,增长28.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8.6%;传统行业韧性增强,冶金、电子、建材、化工和纺织服装行业持续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7.9%、21.5%、18.4%、14.8%和14.4%。
“十四五”时期,常州市将积极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将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打造成为特色地标产业,推动汽车、钢铁、服装等优势基础产业提档升级,加速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等新兴潜力产业做大做强,谋划布局空天信息、民用航空等一批未来产业,做优做强数字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型产业,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推动常州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三五”时期,常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8.2%,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服务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投资占比、税收占比分别达49.7%、50.4%、53.5%。
“十四五”时期,常州市将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特色鲜明、辐射强劲的“两轴联动、五极发力、全域提升”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
“两轴联动”:打造“一横一纵”服务业发展功能轴,南北向以长三角中轴(南北向)和生态创新轴为主轴。东西向以长三角中轴(东西向)为主轴,沿常合高速和南沿江城际铁路打造科创服务业发展轴。
“五极发力”:常州科教城“科创文教极”、两湖创新区“生态创新极”、高铁新城“现代商务极”、综合港务区“物流枢纽极”、老城厢区域“文商旅融合极”。
“全域提升”:推动各区(市)服务业提升发展能级。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常州市产业链招商及投资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