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民大学生”携手创业
宣州区洪林镇公路边,一座透明四边形建筑引人注目,建筑外部被种植业区、养殖业区、药材区、水果基地、农村旅游等农业产业园所包围,园区里的庄稼地里、猕猴桃林中、无花果园子边,簇拥着三五成群的年青人忙前忙后
“在田间劳作的都是大学生,即有返乡务农的宣城大学生,也有来宣就读的大学生,虽然大部分来此学习实践,但每年都有人希望留下来,和我们一道励志当农民。”宣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业基地负责人童凯告诉记者,自己1989年出生宣州区杨柳镇农村,自2013年担任大学生村官以来,就发现宣城农村商机无限,先后携本地大学生创办麒麟山养鸡专业合作社、沃野生态农业公司,并于2016年牵头“引领农村回乡知青创新创业”项目,获共青团安徽省委认可后,辞职创办宣晟农创公司,主持经营宣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业基地。该基地也因不断有童凯这样的大学生入驻,而成为安徽省头部批科技部备案星创天地。
“每年吸引上千名大学生前来参观,农业创业培训多达500人次,留下工作或实习者近100人,长期入驻基地发展现农业者共计10位,目前吸纳创业企业14家、入驻创业团队8个,共计服务农业创业项目达200个。”该基地品牌推销人章杰表示,目前该基地农业用地共计180亩,用于初创企业农业用地,同时设有众创办公用地4000平米,设有企业办公室、共享工位、共享仓库、共享文印室、基地电商平台等办公设施。此外,园区管委会还可为成长型农业企业提供1万亩农业用地。
基地金色的田野里分布着洁白的大棚,大棚内种满金黄色的玉米,玉米杆边分布着滴灌、保温、营养基等技术设备,设备边三五成群的宣城职院学生正细心听讲农业技术,现场教学讲解的周志华就是一位96年的英俊青年。
有志不在年高,周志华不仅在基地内开创了水果玉米的种植先河,他还组建水果玉米合作社,带领当地百姓致富脱贫。据了解,该基地为了突出科技强农特色,在成立之初就组建
了以安徽中医药大学彭华胜教授为首的科学家团队进行农业创业指导,并与宣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建立基地,不断完善农业双创智力支撑体系。此外,著名芦笋专家、中国芦笋之父陈光宇教授,于2018年底率团队入驻该基地,指导宣城芦笋产业化开发。
2017年筹办宣城市首届农业单项的双创大赛;2018年承办宣州区农业创新创业大赛,赛事网络宣传3天点击破亿,还吸引了西北农林大学等博士团队参赛;2019年该基地举办了宣城市首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据悉,该基地承办的三届农业大赛,累计参赛项目200个,培训新农人800余人,发掘了一大批农业人才和农业科技团队,不断涌现新的95后新农人,营造了良好农业双创氛围。合工大毕业生凌训延在2019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在基地创办农业食品企业。
深入基地众创空间,这里各类农业双创企业云集,几乎涵盖食品、药品、消费品、营养品等一切与农业产业相关的行业,且均以90后大学生为骨干。
凌训延表示,自己于2018年合工大毕业,创办宣城可可达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基地以来,享受到的各项服务很周到,基础服务主要提供场地和联网办公、创业沙龙、后勤生活服务。辅导服务包括创业培训、误区识别,帮助创业大学生认识创业初期所容易遇到的共性问题、减少失误。孵化服务包括技术服务、众包服务、网络推广、媒体合作、商旅配套等。
据该基地负责人童凯介绍,基地众创空间已设立种子基金100万元,对进入众创空间创业的企业、创客给予初创期资金支持。其中,今年年初,基地成功为入驻企业安徽省宣杭食品科技公司,联系了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技术合作,并为其鲟鱼松系列制品的中试联系刘郎食品加工车间,申报了关于鲟鱼松制品的发明专利,促进了该产品的市场销售。今年6月,基地成功为宣科葡萄专业合作社发起众筹行动,吸引高端客户认领葡萄树,筹集资金10余万元,实现了葡萄优质优价,并带动了其他配套产品销售。
据了解,接下来,该基地里的大学生将以夯实科技发展为基础,打造“大众创业服务、万众创新服务”的众创空间服务平台,着重实现五大要素的对接与优化,即以本地优良自然资源、创新创业政策、沪苏浙消费市场、社会资本、高校院所领先技术,为创新创业人员提供优良的发展空间,鼓励更多大学生当现代农民。(项嘉)
他们离开北上广、他们有着高学历却携手励志当农民,共创宣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业基地,开拓现代农业新视野,展示农业农村新天地,他们正是该市新涌现的大学生农业企业开创者新群体。 把农民当成职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