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小城产业“圆梦”正当时
谈工作业务、谈家长里短、谈生意项目、谈子女种种......
在国庆假期回乡的高铁上,返乡过节的人们将一节节车厢塞得满满当当,也将这列开往一座皖南小城——宣城的列车熏燎得烟火气十足。
古属吴越的宣城,历史上便毗邻苏浙,地近沪杭,为安徽之东南门户。地貌复杂多样且与多地接壤的宣城,也让生长在这里的人,天然承袭了这方水土所赋予的朴实、进取、敢拼的人文特质。
近年来奋力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加速驶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宣城,恰是将这一人文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宣城的特质远不止此。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之一,通过九城既有产业链资源进行协同孵化、技术攻关,带动高端研发创新持续加速,宣城正逐步构建“科创+产业”一体化的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
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在汽车工业、食品医药、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推动下,这座皖南小城正以一种独特的底蕴,借势生长。
“马上就到了。”随着邻座大叔的一句乡音,从上海到宣城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便画上了句号。而在过去,宣城人若想“出门看看”,动辄便是七八个小时。
变化始于2019年。2019年6月15日,作为商(丘)合(肥)杭(州)高铁的组成部分——商合杭高铁宣城段正式开始铺轨;2020年7月1日,该段正式开通运营。
这条由西北、中原经合肥至华东、东南地区的快速客运大通道,也是安徽铁路网的钢铁脊梁。沿线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是有效联系中原、江淮与长三角的重要交通干线,被称为“华东第二通道”。
商合杭高铁开通后,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翼”之一,宣城至中原城市群、西北西南地区,至杭州都市圈和沿海地区的快速客运大通道将实现快捷贯通,不仅更加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对促进皖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宣城加快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承接产业转移,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铁通了,我们回家更快了,生意也更好做了。”由于常年奔波于安徽省与江苏省两地,宣城一家经营小家电的个体户主回想起两年前的这件大事,依旧激动感叹。
宣城是文房四宝之乡,在当地经营一家木艺、字画工坊的许老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许老板说,过去想要去外地推销产品是个大工程,效率很低,现如今有了高铁,“外地的客人都愿意来这里看一看,我们走进沪苏浙文旅市场的频次也更高,用时髦的词说就是双向奔赴。”
在商合杭高铁宣城段开通运营两年后,家住杭州的一家宣城轻纺公司总经理已将当时的谋划变成了现实:以宣城为基地,推进更多资源要素由杭州向宣城转移。“过去即便有想法但客观条件不允许,现在外部条件很成熟,我们的业务规模较以往扩大了许多。”
呼啸的列车正日复一日的出发和停靠,这群恋家又爱闯荡的宣城人,既是踏上了回乡路,也是走向了人生的新道路。
不仅是铁路,航空运输也在换挡提速。去年4月30日,芜(湖)宣(州)机场正式通航,目前已初步实现“北联京津冀、南通珠三角、连接西部重点城市群”的航线网络布局。
对于芜宣机场的正式开通运营,不少企业感触颇深。厂区地址位于芜湖与宣城两地之间的一家电气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航运的激活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刻,对于具有国际业务的企业而言更是派发了一波大红利。“我们与客户的对接越来越便利,而且接触范围也更加广,也让我们开发一些海外定制化客户成为可能。”
随着“高铁+飞机”对于各行各业的日渐深入,从某种意义上说,宣城近年来的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这些铺出去的路。
与近年来交通网不断更新升级相对应的是,宣城正与沪苏浙同频共振,实现从“我与长三角”到“我的长三角”身份的转变。
2016年,宣城被入列长三角城市群;2018年,宣城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并跻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之一;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宣城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中,宣城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宣城牵头组建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长三角(宣城)光储产业联盟、宣城(上海)科创中心有望年内启动运营,探索构建“研发在沪、转化在宣”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宣城市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宛陵科创城被纳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平台,并成功申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宣城),全力打造宣城软件产业园主园区,将重点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新基建等产业定位的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和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空间的平台项目或成长型科技企业。
来源:宣城宛陵科创城官方微信公众号
截至目前,中科大先研院、长三角“一地六县”(宣城)人才综合体、上海(宣城)四新产业园创新中心、思爱普宣城工业互联网创智中心、科大讯飞、宇呈等60余个项目已入驻。
就在国庆假期前,2022年安徽省第四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
据介绍,宣城市第四批开工动员项目63个,总投资357.6亿元,年内完成投资38.5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285.9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40个,总投资150.4亿元,亩均投资489万元;高技术项目18个,总投资71.4亿元;民生项目4个,总投资18.7亿元。
围绕长三角城市主导产业,宣城在目前已经形成的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正在加快构建以汽车零部件、为核心的“2+8”特色产业链。据统计,在每年招商引资的亿元以上项目中,近八成来自沪苏浙地区。
立讯精密新能源汽车电控模组项目、永茂泰铝业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项目、铭博汽车车身零部件项目......从宣城市第四批开工代表性项目可以看出,新能源领域产业颇受重视。
以铝业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新材料项目为例,其子公司安徽铝业有限公司拟在宣城市广德经济开发区新建年产10万吨再生铝新材料项目及年产6万吨汽车用液态铝合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5.7亿元,建设期为2年。
据悉,公司将采用正在研发的免热处理高延伸率材料、高屈服高延伸材料、高热导率材料等新材料,主要生产再生铝合金,其中6万吨铝合金液是为下游客户的新项目做配套,另外10万吨再生铝合金是为了满足客户的增长需求和新开拓客户的需求,除主要配套外,还将用于5G通信、逆变器等领域。
“记得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但当时我们对于这里的区位优势十分看好,同时营商环境良好,深思熟虑后我们选择在此扎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亲眼见证了这块土地的蓬勃发展,聚集于此的公司也越来越多,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
目前,永茂泰在广德经济开发区已拥有汽车零部件、环保科技、铝业等多家子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我们相信宣城的未来,也乐于陪伴这座城市共同成长。”不止是永茂泰,一家主营汽车橡胶零部件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当初落户宣城的决策不断正向作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中,短短数年就从一家小厂蝶变成一个在下游客户中越来越有话语权的细分领域供应商。
不仅如此,为打造先进光伏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加快柔性CIGS、HJT、钙钛矿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提升及产业化进程,宣城光伏研究院正集中技术优势和人才资源,力争推动光伏产业在宣城市和安徽省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记者从该研究院了解到,其取得了包括两次刷新HJT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在内的10项科技成果,已申请专利近50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完成了2项软件著作登记,并参与多项行业和地方标准编制,联合申报了高层次人才平台及两项省科研及产业化重大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宣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6%,居全省第6位;宣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1%,居全省第7位。
积淀、蛰伏、迸发,站在新时代的坐标向远处眺望,这座皖南小城的故事还在继续。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