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投资平台大盘点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重要发展机遇,立足皖南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域交通优势,加速区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2+8”特色产业集聚,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产业质效显著提升。
宣城还将持续营造高效良好的投资生态,积极推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那宣城的主导产业投资平台究竟有哪些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盘点。
“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
由上海光明集团绿色发展基地(上海白茅岭农场和军天湖农场),江苏省溧阳市和宜兴市,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吉县,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市组成的“一地六县”合作区,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10万人。现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10个省级开发区,1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合作区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构建“一区、六城、多园”的发展空间格局,打造“四区一基地”,即“两山”理念转化样板区、新兴产业集中发展区、生态型产城融合先行区、一体化合作发展体制机制试验区、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基地。
位于市区西部,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和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现有企业5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5家。园区内宛陵科创城被列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平台,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建成面积95万平方米,拟入驻项目(团队)80多个。
位于市区北部,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包含南部商贸区、新型工业区、循环工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港口物流区及东区先进制造园等六个区域,主导产业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现有企业4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8家。
规划面积6.9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碳酸钙下游新材料及产品、机械装备制造。现有企业169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1家。
规划面积38.13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汽车零部件、电梯及配件、成套设备、纺织新材料、绿色食品。现有企业6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42家。
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信息电子、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板块”。现有企业6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95家。
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和精密制造、电子信息、循环经济、精细化工、食品及农林产品深加工。现有企业2400家,规上工业企业246家。
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电机泵阀及配套产业,电机产业集群是安徽省首批三十个产业集群之一,电机品种规格数居全国中小型电机行业首位,区内泵阀企业所生产的氟塑料泵系列产品约占全国近70%市场份额。现有企业36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0家。
规划面积13.4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健康食品医药及数字经济。现有企业242家,其中规上企业55家。
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分“一区两园”(新桥、篁嘉园区),主导产业为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电子。现有企业153家,园区内灵芝健康小镇是安徽省头部批省级特色小镇,规划面积3.12平方公里,已入驻生物医药企业9家。
位于市区东部,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羽绒+”全链产业、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产业、数字经济创新链产业。现有企业46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家、规上工业企业1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限上商贸企业9家。
市政府在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上海市松江区云振路410号)6号楼建立的“科创飞地”,定位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三大产业,致力打造集产业孵化、协同攻关、成果转化、招才引智等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建笳面积1.1万平方米,共9层,层高4米至7.5米。
由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宛陵科创城与上海爱就投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按照现代科创园标准打造的“四新”产业园区。园区充分把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简称四新产业)的发展机遇,积极打造“四新产业。
园区位于市区西南部,重点招引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电力电子等主导产业。园区集聚科技型产业、人才等创新要素,链接上下游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以数字技术支持入园企业发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针对厂房/土地/办公场所等意向要求,为企业提供专业产业分析,蕞优政策支持,免费基础咨询、降低成本方案,管家式企业服务。
宣城,皖南区域之要塞,古有商贾“通都大邑”之美称,全市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全力创建“生态福地、兴业宝地”,聚力打造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我们诚挚邀请外商来此兴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