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绩溪:以人大力量为徽菜产业“增香添味”
央广网宣城5月15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耿世轩)绩溪县是“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徽厨之乡”,八大菜系之一徽菜主要发祥地。全县18万人口,从业徽菜烹饪者1.7万人,其中,中国烹饪大师8人,徽菜大师78人,累计带动就业3万人左右,年创劳务收入10亿元以上。为做大做强徽菜产业,绩溪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优势,多举措为徽菜产业注入“色香味”。
自该县十八届人大履职以来,就谋划招引徽菜企业,发挥人大代表数量众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优势,充当“信息员”,外出招商紧盯徽菜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经过多次洽谈沟通、实地考察、政策争取,2022年5月与南京永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投资意向。一张地图因多次翻折而显得有些破旧,上面用红蓝黑笔描着一块一块地块,标注着长度、宽度、面积一组组数字。在多次实地选址、项目规划、资源整合后,总投资约5.5亿元,占地近70亩,涵盖大型多温区冷库、中央厨房加工园区、预制菜旅游体验中心等众多板块的中国徽菜原产地(绩溪)预制菜产业化项目落地绩溪,于2023年5月启动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有利于绩溪徽菜标准化、工厂化生产。“蕞近项目建设进度怎么样?”“老曹,你又来啦,遇到个小问题帮我们出出主意。”春节假期后一上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诚辉就来到永莱项目建设点。2023年1月20日完成项目立项,1月29日设计院现场碪探,2月1日定位测量场地红线位置……从项目选址到开工建设他已经数不清跑了多少趟。县人大常委会以常委会分管领导为组长,从干部中选取懂业务、懂政策的“精兵强将”成立专班全程服务项目建设,配合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帮助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
绩溪县被境内翚岭分为岭南和岭北两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特色美食。“十碗八”是流行岭南登源一带的民间宴席,由于社会变迁,现在能做出正宗的“十碗八”的厨师已经不多了。伏岭镇人大代表邵正旺领衔提出“关于在全镇推广“十碗八”传统宴席的建议”。邵正旺表示:“我的目的是希望传统宴席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推陈出新和发扬光大,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村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唤醒人们对当地饮食文化的认同,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胡适一品锅”是绩溪县岭北上庄镇每逢四时八节、婚丧嫁娶必备菜肴。之前红白事用的“一品锅”层数和冷热菜数量没有具体标准,有攀比浪费的现象。上庄镇人大代表汪炳文提出“提倡移风易俗加强规范红白事”的建议。镇人大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结合当地收入情况,提出镇红白事活动标准:每桌花费不超过400元,四层一品锅、六个盘;如遇物价波动较大,可根据实际适当调整。当地村民纷纷赞成:“汪代表的议案统一红白事标准,招待了宾客的同时杜绝了攀比和浪费,举双手同意。”
该县人大代表冯文敏放弃在北京的优厚待遇,返乡回到长安镇浩寨村,创办了徽和天下食品有限公司。经营徽菜食材的研发和加工销售,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公司常年吸纳农民就业20人,户均增收2.5万元,季节性用工200余人,人均增收3600元。以市人大代表、首批省级“徽菜名厨”张光顺为首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名师带徒”、高技能人才研修班、技能大师工作室“传帮带”培养一批绩溪徽厨高技能人才,让更多徽菜技能人才走向全国。
绩溪县人大常委会分成两个调研组,对“新徽菜·名徽厨”行动工作开展调研,实地走访安徽徽厨技师学院、徽顺酒店等10余个单位和企业,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的汇报,了解有关情况。
为做大做强徽菜产业,绩溪县人大常委充分发挥优势,多举措为徽菜产业注入“色香味”。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