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繁巢暖引凤栖 筑势赋能满眼春——六安推进高质量“双招双引”综述
原标题:枝繁巢暖引凤栖 筑势赋能满眼春——六安推进高质量“双招双引”综述
“双招双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蓄水池”和“加油站”,是撬动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关键“支点”。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拉高标杆、加压奋进,以“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的责任感,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头部赛道”上勇往直前、奋勇争先,“双招双引”工作呈现出引资总量稳中有升、产业结构逐渐趋优、项目质量明显上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2021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8个,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80个,新签约亿元以上开工项目329个,实现到位境内资金788.35亿元。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生路。2021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双招双引”提质增效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明晰目标方向、理清思路方法、细化责任分解,在全市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提质提速提效年”活动,引导各地各部门以开放的胸怀学经验、找差距、强举措,在东向“取经问道”中,全面推动“双招双引”理念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更新升级。
在理念观念上对标更新——制定《“六安链接合肥-干部拜师学艺”行动方案》,分期分批选派招商系统、投融资平台、市主要经济部门的优秀年轻干部赴合肥市及其所辖县区、开发园区对口单位跟班学习,全面汲取合肥市“双招双引”及产业培育的先进理念和优秀做法,将其内化为自身能力素质。同时,深入研究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各产业行业发展专项政策以及未来走势,紧密关注沪苏浙等地招商动态,与合肥、滁州、淮南、宿州、铜陵、池州、宣城等兄弟城市探讨招商业务,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梳理总结市内外典型招商案例、理论研究素材,编制《招商参考》等。
在体制机制上革故鼎新——夯实市领导高位推动、各地各部门闻讯而动、“5+1”产业链推进组和市直招商组联动的招商合力,跑出项目招引“加速度”。2021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在重要会议上必提招商、必听招商、必议招商,累计外出考察企业百余家、接待客商近百批次,推动了10亿元的安徽激智科技太阳能封装胶膜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领导干部外出招商通报制度实施后,各县区、市直单位、省级开发区主要负责人累计外出招商360批次,累计签约项目66个。我市“头雁领航”办法获省长王清宪批示肯定。
在考核考评上改进创新——紧贴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实际,优化“双招双引”指导性任务及考核认定办法,确保招大引强、招高引新、产业错位集聚的导向更为突出。同时,坚持一个项目认定一个单位,将项目头部引荐人作为核心奖励对象,突出正向激励,蕞大程度调动全员招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1年,全市新签约上市公司、中国500强及民营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131.3亿元。
营商环境好,企业才能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近年来,我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让蕞优营商环境成为蕞强竞争力,推动“双招双引”工作走向纵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抓实“三库联动”提级调度——围绕“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落实机制”目标,持续对线索项目库、签约项目库、落地项目库“三库”动态纳统更新,实现招商项目闭环联动管理,适时提请召开提级调度会。截至2021年底,“三库”在库项目共552个(其中,线个),市领导主持召开提级调度视频会1场,并通过市委财经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专题调度全市5亿元以上“三库”项目共计149个。
抓实“抓统促”要素保障——按照“服务围着项目转、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着力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全力提升要素供给效率。2021年,通过“抓重点、统要素、促落地”专题会议、县区现场会、前置对接沟通等方式,累计协调推进招商项目91个。2021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开工率达91.9%。
抓实“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千名干部进万企”“四送一服”行动,大力度、全覆盖、高效率服务企业,已成为各级干部的行动自觉和各级部门的无条件义务。同时,通过实施深化综合窗口改革、低风险产业类项目审批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审批帮办代办、重点项目帮扶包保等方式,提高企业手续办理的便捷性,为企业免去发展的后顾之忧。据2021年上半年发布的《安徽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我市总体排名位居全省前列,企业开办、登记财产、市场监管、获得信贷、获得用水用气、保护中小投资者等指标均为全省标杆。
2021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双招双引”工作部署,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头部战场”,对标先进、提高站位、强化担当、抓好落实,坚持重产业促升级,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战新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动力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东向链接,精准招商持续深化——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和合六同城化,聚焦主导产业,全力推进招大引强和“接链补环”。先后编印了2期《链接合肥产业招商计划书》,围绕合肥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等7条重点产业链,梳理上下游关键领域重点企业509家、重点招商目标企业1099家,为全市产业招商提供精细化参考;针对沪苏浙、合肥市等重点区域,全市共派驻了各类驻外招商机构51个136人,深入前沿一线亿元;新签约工业项目313个,总投资935.1亿元;新签约合肥市、沪苏浙地区投资项目169个,总投资685.4 亿元。总投资55亿元的赛拉弗1.8GW光伏大尺寸全兼容组件及1GW异质结电池片生产线亿元的智通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25亿元的首矿大昌3500mm中厚板连铸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多管齐下,引资渠道持续拓宽——积极参加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经贸交流盛会,承办上海市安徽商会走进六安“双招双引”座谈会、“携手大别山、融入长三角”上海六安产业合作座谈会等活动,累计对接企业200余家,与3家商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主动对接“三皖”“三皋”人才,聘任六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顾问团顾问6名,经顾问引荐,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的晖煌科技石墨烯新材料研发生产、5亿元的弘名电子Mini-LED新型显示光源生产基地项目;在全国先行先试,开发建设市县一体化“双招双引”云平台,积极探索云推介、云互动、云签约等“云上招商”模式,提升“双招双引”工作效率。
2022年,我们踏上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在新的一年里,六安将对照“双招双引”新形势、新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应对形势变局、开拓发展新局、服务全市大局,积极主动作为,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全年实现境内到位资金增长12%,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7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
明晰主攻方向——进一步树牢“投资为纲、项目为王”理念,强化“双招双引”头部赛道意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全市“双招双引”实际和各地产业基础,督促引导各地合理确定产业定位,进一步厘清产业招商方向。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重并举、互促互进,积极从传统的招企业、招项目,向招企业家、技术专家、人才团队转变,推动人才集聚,实现企业集合、资源整合和要素聚合,推进全市“双招双引”高质量发展。
深化产业招商——进一步细化“5+1”产业研究,加大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围绕链接合肥市、武汉市以及沪苏浙,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和协同协作方向,编制重点产业招商指南,充实目标企业库、人才库,全力推进“挂图作战”。借助“六安链接合肥-干部拜师学艺”行动,学习合肥先进招商理念和模式,深入摸排招商项目线索,提升与合肥的产业协同配套。
优化方式方法——把握与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机遇,加快探索“******地”模式,密切两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合作,打通“双招双引”快速通道。充分利用各类商协会、产业联盟、驻外机构等,分产业、分区域开展高规格、小规模、针对性招商对接,全面拓展引资路径。积极扩大六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顾问团,进一步延伸招商触角。推广应用“双招双引”云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云推介、云跟踪、云签约以及产业链技术链图谱云生成。
完善考核体系——精细谋划2022年度指导性任务及考核认定办法体系,结合各地主导产业实际,分类明晰指导性任务,既要奋力跳一跳又要科学精准测算,确保任务设定积极又稳妥。严格项目认定,突出“亩均论英雄”,限制不符合产业布局、不符合要素集约利用等项目的引进。优化考评指标,引导推动各县区在“双招双引”中各有侧重、有所取舍,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产业的错位发展。
投皋城、“皋”回报,随着“双招双引”力度的持续加大,如今的皖西大地,大企业纷至沓来,好项目相继落地,创业兴业的氛围越来越浓,正成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福地”、发展的“高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