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郎溪:惊蛰时分播种忙
央广网宣城3月7日消息(记者张宣剑 通讯员余克俭 夏忠羽)“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时分,万物复苏,春耕生产进入关键时期。村民们抢抓季节做好秋粮播种、育秧工作,为粮食丰收做足准备。
3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郎溪县凌笪镇宏业粮油种植家庭农场的育秧厂房,随着机器的传输,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育秧的各道工序稳步进行,工人们将播完稻种的秧盘一层一层整齐地码在电动车上,不一会,驾驶员便把它们送到育秧大棚移植,以促进秧苗的发育成长。
“再生稻种植季节性很强,头部季种晚了,第二季就来不及成熟,所以时节一点都不能耽误,这段时间天气好,我们今天就正式开始育秧了,预计十天左右完成育秧。”说起再生稻种植,袁宏才黝黑的脸庞挂着满意地笑容。
“我从2017年开始种植再生稻,从开始的200亩发展到今年的1000多亩。去年一亩收成了1600多斤,周边好多大户都对再生稻产生了兴趣,除了自己种田外,他还为汤桥村、梅渚镇农户培育秧苗,一共有3000多亩,育秧一个月左右,预计四月初就可以用机器插秧。”
“再生稻是在头茬水稻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生新苗,进而抽穗为自然成熟的稻谷,因为种一季,收两茬中间省去的种、收、农机、农药化肥成本,不可小瞧。”正在现场技术指导的郎溪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栽培站副站长李宏兵告诉记者,再生稻蕞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喷洒农药,减少了农药残留,可以说是目前人们食用粮食类的蕞健康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也成了种植大户的新宠。
郎溪县宏业粮油种植家庭农场再生育秧,是该县推动再生种植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更好地合理利用土地,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该县通过技术培训和跟踪技术服务,来提高种植户种植生产水平,并重点扶持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的业务骨干,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预计今年全县再生稻播种面积将达到2万多亩。
“眼下正是春耕春种好时节,为抓好再生稻播种育秧关键技术服务,郎溪县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一对一’跟班作业,向种植户面对面传授播种、移植、田管、实施促芽肥等技术,为再生稻播种育秧提供技术保障”。郎溪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栽培站副站长李宏兵表示,在全县像袁宏才一样的育秧工厂有25个,通过他们工厂带动,有力推动该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下一步,郎溪县将持续加强技术跟踪指导工作,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以高效的农业生产夯实农业丰收的基础,实现再生稻全程机械化及全环节高质量发展。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时分,万物复苏,春耕生产进入关键时期。村民们抢抓季节做好秋粮播种、育秧工作,为粮食丰收做足准备。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