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改革打造“五地”宣城市居中国“绿都”第8位
林业改革打造“五地” 宣城市居中国“绿都”第8位
2021-06-08 10:00:00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授权
6月8日消息(记者 徐秋韵 通讯员 洪旭星)安徽省宣城市在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中,聚力打造“五地”,即制度改革创新策源地、林业生态产品供养地、优质林业产品供给地、森林旅游康养目的地、生态文化融合样板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林业高质量发展。北京林业大学发布中国“绿都”综合评价成果,宣城市位居中国“绿都”综合评价第8位。
制度改革创新策源地。宣城市以“改革”“示范”为着力点,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云端植树,落地有惠”“古树冠名,公益拍卖”等林长制改革创新工作19项。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连续10个月刊发宣城市林长制改革经验做法。
林业生态产品供养地。宣城市着力优化国土绿化空间布局,突出做好青弋江、水阳江“两江”沿线一公里“补绿”和高铁、高速可视范围内“增绿”。2020年,宣城市完成营造林158.35万亩,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市森林覆盖率近60%。国家森林城市动态监测结果全部合格,继续保留“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优质林产品供给地。宣城市组织林业企业参加上海农展会、义乌森博会、中国森林旅游文化节等展会,持续扩大宣城优质森林食品、木竹工艺品、文化用品、花卉盆景等特色产业的影响力。2020年,全市山核桃产量18746吨,增长19.4%;竹笋干产量29584吨,增长29%;油茶籽总产量2818吨,增长25.1%。全年销往沪苏浙地区林产品达到50亿元。
森林旅游康养目的地。宣城市选择重点生态功能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建设市级森林旅游观光点,用“旅游+森林”发展模式盘活森林资源。2020年,全市林业第三产业总产值207亿元,森林旅游、康养与休闲产业接待游客2626万人次,其中长三角地区占80%,实现旅游收入157.5亿元。
生态文化融合样板地。发挥古树名木不可替代的独特景观资源优势,建成安徽省首个古树公园濂长古树公园,整合实施省市古树名木保护、美丽乡村和中国革命老区建设等项目,修建科普宣传栏、景观亭、游步道、休闲桌凳等基本设施,将古树景观价值、科普教育功能融入旅游元素,满足群众游览、休憩的需求。
北京林业大学发布中国“绿都”综合评价成果,宣城市位居中国“绿都”综合评价第8位。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